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聚焦旅游服务建言献策
共创河源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聚焦旅游服务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李河山 林科 摄
在14日召开的第11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上,10名群众代表及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聚焦景区价格、旅游发展、配套设施问题等旅游服务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城市公厕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很多外地游客来到河源客天下景区、越王山风景区,发现公厕在景区内,要买票才能进去使用。”群众代表刘基旋认为,公厕和停车位是旅游中的两大痛点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对于景区周边公厕的布点进行优化改善,健全旅游配套设施,致力打造细致温馨的服务、高效的行政体系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注入长久的活力。
“在文旅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宣传时要注意不同平台的侧重点和营销策略,利用各平台的特色优势,宣传不一样的重点内容,吸引不同平台的受众游客,开发潜在客源……”群众代表杨女士就“旅游宣传问题”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在河源火车站、赣深高铁河源各站、客运站等地,设立旅游服务咨询中心,负责制作、更新和发放河源旅游手册、河源旅游一本通等,让外地游客对河源旅游项目“一目了然”;还可举办多一些类似于万绿湖音乐节、河源马拉松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创收,更多的是促进河源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河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群众代表叶丽琼提出:“可以由市政府推动与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成熟、热门的旅游城市建立‘兄弟市’或‘友好市’,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她希望政府可以提升景区吸引力,开发新的旅游景点,适当采取一些政策激励旅游业,扶持景区、旅行社、导游、酒店、民宿等相关行业发展。在得到相关部门回应之后,叶丽琼表示,很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
政协委员韩波认为,“面对面”座谈会是一种创新机制,具有十分强的实效性,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有效为人民群众和地方发展办实事,是十分值得点赞的平台。
(本报记者 梁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