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
为产业发展锻造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邓燕琴 通讯员 曾禹霖
近年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着力培育本地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锻造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许多河源本地院校毕业生选择留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就业。他们经过生产一线的锻炼和积累,从实习生成长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先进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成就自己的事业,也为企业发展贡献工匠力量,为河源国家高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农夫山泉广东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农夫山泉)的技术骨干闻耀辉、张嘉棋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从实习生成长为技术骨干,月薪也从刚入职的4000元增长到1万元左右,走出了一条技能人才发展之路。
闻耀辉:十年坚守一线
闻耀辉是河职院2012届毕业生,通过校招进入农夫山泉,成为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技术员。11年来,农夫山泉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线的设备和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设备类型变得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闻耀辉经常参加公司内部技术培训,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向设备厂家工程师学习,利用各种方式和资源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他负责过多条生产线,管理不同产线、不同机型以及不同设备,凭借着扎实的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
从普通技术员到资深工程师,闻耀辉勇于面对挑战,把每一项技术工作都视为机会,用拼搏和实干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了农夫山泉的技术骨干。
张嘉棋:最年轻的技术担当
另一名河源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代表——张嘉棋作为农夫山泉的技术骨干之一,被公司称为“含气灌装及无菌灌装第一人”。
张嘉棋是河源人,毕业于河源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18年6月,河源国家高新区组织农夫山泉等企业到河源技师学院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当时还未毕业的张嘉棋,应聘为实习生。实习期间,他学习操作先进的水线生产设备,并获得了农夫山泉提供到武汉、杭州等兄弟厂区学习的机会,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和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一年后毕业的张嘉棋,顺利入职农夫山泉,成为制造科的一名技术员。2023年,张嘉棋成长为最年轻的技术担当之一,月薪也从实习生的4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
2021年,农夫山泉增资扩产,其无菌饮料生产线配置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为了尽快全面投产,张嘉棋不仅在上班时间跟着设备厂家的工程师认真学习,下班后还继续研究,学习并掌握了各类设备管路图、流程图,精通了生产流程、操作技术,摸透了新设备的管理、运行、维护。
高新区:搭建渠道 打造平台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闻耀辉也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关键要沉下心,真正掌握技能,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河源国家高新区有很多实力强、前景好的制造业企业,毕业生选择这里,可以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张嘉棋说:“毕业后有很多机会去外面发展,但回到家乡优势很多。首先是生活成本低,生活环境好;其次是企业对于本地人才非常重视,更有归属感。”正是这些优势,让人才选择扎根河源。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政校企合作,为学子与企业搭建沟通渠道,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本地人才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河源国家高新区走好制造业当家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河源国家高新区将继续强化政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更多河源人才在本地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