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热血涌动筑大爱 生命赞歌耀槎城

2023-06-14 10:19:09 来源:河源日报

f4050e1a5efe244af30b38b9f2b3acfb_0614003_001_01_s.jpg

■李胜军在献血 周慧荷 摄

f78ec36bcea4d2b17211025c402a5233_0614003_001_02_s.jpg

■黄新辉在献血 周慧荷 摄

b2cc08e2e56a6c4b0fc9888101649db2_0614003_001_03_s.jpg

■欧效智(左)和欧效伟(右)在献血。 苏勇军 摄

e63bb56a59a78af4e56f07ac02004a2d_0614003_001_04_s.jpg

■周文(右)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服务。 苏勇军 摄

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为纪念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营造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的社会氛围,本报记者采访了4名河源无偿献血者代表,讲述他们的献血经历和感悟。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是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一群令人钦佩的献血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托起生命的明天,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

李胜军:

24年献血169次 满腔热血点亮生命之光

献血总量超4万毫升、累计献血169次……这是李胜军在无偿献血的公益路上留下的印记,“为爱挽袖”他已坚持了24年。

今年47岁的李胜军是市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他用涓涓热血传递着大爱,弘扬社会正能量,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促进奖(个人奖)等荣誉。

带动更多人

加入爱心队伍

谈起与献血这项公益事业结缘,李胜军回忆,1999年9月29日晚,正在值夜班的他目睹了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患者大出血,却因无血可输而失去生命。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那名患者和我一样都是A型血,当时我还跟医生说为什么没有叫我给他输血?后来才知道不可以直接输血,输血需要一个检验的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流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第二天就跑去献了200毫升全血。”后来,李胜军将这项公益事业一直坚持了下来。

“献血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李胜军说,每次献血的时候,他都会“高调”起来,在微信朋友圈晒图。一开始身边的亲戚和朋友对献血有些疑问和顾虑,甚至是抵触,于是,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向大家证实献血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让他一直保持健康的体魄。他不断向亲朋好友科普献血知识,让大家放心并且安心。慢慢地,在李胜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挽起袖子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

弘扬公益精神 

汇聚爱心传递温暖

2008年,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河源市大队成立,李胜军任副大队长,经常带领队员走街串巷宣传无偿献血,还在服务队举办无偿献血志愿者初级培训、中级培训活动。他经常借着应急救护、预防溺水、健康科普等培训活动宣传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积极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奉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动无偿献血,李胜军牵头组建了市红十字会爱心演艺团,每年组织3至4场无偿献血公益演出,通过歌舞、小品等精彩表演和有奖问答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我和其他志愿者还会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无偿献血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使无偿献血队伍逐渐壮大。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公益演出,共采集到190多袋鲜血,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李胜军说。

在无偿献血的公益路上,李胜军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无偿献血是奉献爱心的举动,更是我肩头的一份责任,为了让爱延续,我愿意做无偿献血爱心使者,直到生命尽头。”李胜军说。(本报记者 周慧荷)

黄新辉:

七载献血不言悔 志愿服务不停歇

配合献血前的检查工作,伸出手臂,握紧拳头,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管慢慢流到机器里……6月4日,黄新辉又一次到市中心血站无偿捐献血小板。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传递力量,为脆弱的生命筑起坚强的堡垒。

黄新辉是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兼公益宣传服务队队长,7年来,他一共献血67次,总献血量超1万毫升,获得全国、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及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献血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2017年,黄新辉得知自己符合献血条件后,便捐献了200毫升的全血,从此开启了他无偿献血的旅程。“捐献机采血小板,比献全血间隔期更短,恢复得更快,我现在每个月都要到血站献血,献血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黄新辉说。

参加无偿献血以来,为了捐献高质量的血液,黄新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尤其是每次预约献血前两天,他就开始注意饮食,不吃油腻的食物、不熬夜。“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对我来说很值得,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他说。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4100多小时

黄新辉是一名“铁杆”志愿者,一直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在献血屋或跟着献血车深入市区街头、机关单位、企业、乡镇参与采血工作。他为献血者倒水、指导填写征询表、录入个人信息,协助医护人员进行验血检查;没有献血者时,他会在献血车外热情地向路人宣传无偿献血。他经常从早上7时忙到晚上11时才回到血站再回家,忙碌一天的疲惫,也丝毫不会动摇他“我志愿、我快乐”的信念。

此外,黄新辉每周会组织志愿者到源城区鳄湖公园志愿驿站为市民提供免费饮水、爱心药箱等便民服务,还参与关爱慰问孤寡老人、赈济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共组织开展公益活动40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2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100多小时,用善举诠释助人为乐的真谛。

黄新辉表示,今后他还会积极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到志愿服务当中,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带动更多人投身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中。

(本报记者 周慧荷)

欧效智、欧效伟:

兄弟俩无偿献血10余年

6月12日,为迎接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来自东源县叶潭镇的欧效智、欧效伟兄弟一起到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今年分别是欧效智和欧效伟参加无偿献血的第15年和第13年。

兄弟两人分别“爱”上了无偿献血

今年33岁的欧效智比弟弟欧效伟大1岁。欧效智是广东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欧效伟是河源理工学校教师。2008年,18岁的欧效智参与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从此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经常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和相关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欧效智共献血16次,献血总量4200毫升。

欧效伟走上无偿献血的道路,是受欧效智的影响。截至目前,欧效伟累计献血69次,献血总量近2万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河源市无偿献血奉献奖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欧效智是河源第二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3年,欧效智在市区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5年12月,欧效智接到通知,他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立即答应为其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人急需我的造血干细胞救命,我义不容辞。”欧效智说。

2016年8月22日,欧效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全国第5904例、全省第449例、河源第二例。完成捐献后,欧效智收到了来自受捐者家属的一封感谢信和一把扇子。欧效智说,“信扇”与“行善”谐音,这封信激励着他继续服务他人、多做好事。

兄弟俩双双入选

河源最美献血者

前不久,市卫健局、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市中心血站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河源市首届“大爱河源·寻找最美献血者”公益活动,评出“最美献血者”候选人10名,欧效智和欧效伟兄弟俩双双入选。

10多年来,因为参加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欧效智先后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志愿者个人奖、“广东好人”、河源市道德模范、“河源好人”等称号,并当选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

(本报记者 苏勇军)

周文:

坚持献血十余年 爱心路上不止步

昨日,在市中心血站见到周文时,她正穿着无偿献血志愿者马甲忙碌着。看着身材娇小、体重不足45公斤的她,很难相信她曾经参加过36次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9100毫升。

周文说,自己原来体重刚好超过45公斤,达到女性参加无偿献血的体重标准,后来因为体重不足45公斤,所以无法继续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了。

累计献血9100毫升

2005年,一次偶然机会,周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加入河源市志愿者协会,之后还和朋友一起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敬老助残、助学支教、保护环境、无偿献血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最开始只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情。”周文说。

当时,周文平均每6个月献血一次,已累计献血9100毫升,献血总量差不多是3个成年人体内正常的血液总量。此外,她还9次捐献血小板,参与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

奔赴地震灾区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走了四川汶川及其周边数万群众的生命。周文内心一直无法平静,电视里播放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灾区画面反复在她脑海中浮现。为此,她心生一个念头:到灾区去,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灾区人民服务。周文与广州的几名志愿者取得联系后,向单位请了假,对家人谎称外出旅游,于6月初奔赴成都。“想做就去做了,如果瞻前顾后地想得太多,事情就办不下去了。”谈及当时的举动,周文如是说。

周文说,到达成都后,他们联系到当地的志愿者团队,先是在青羊区的一家医院里帮忙照顾伤员。随后,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与其他志愿者冒着随时都会发生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赶到什邡的帐篷学校,为孩子们做心理辅导以及其他善后工作。后来,在当地志愿者组织的安排下,她回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感染科照顾伤员。由于她身材娇小,每一次帮伤员翻身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但她仍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心尽力地帮病人吸痰、按摩、擦身,鼓励他们振作起来,与伤病作斗争。

期待早日能重新献血

结婚后,周文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体重再也没有达到45公斤以上。虽然不能献血,但是她坚持做一名无偿献血活动的志愿者,经常来到市中心血站,穿上红马甲,服务其他无偿献血者。

她说,期待自己有一天体重达标后,能重新参加无偿献血。

因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周文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四星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五星级志愿者、河源市无偿献血特等奖、“河源好人”“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周文家庭被评为河源市十大“最美家庭”。2020年,周文家庭被评为广东省五好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本报记者 苏勇军)

    上一篇:我市即将进入今年“龙舟水”降雨集中期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