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七巢哀角已潜踪

——九连山种蓝商人陈万覆没记

2025-01-12 09:00:00 来源:河源日报

73670e89e6dca4feab7bff0270f9e4ef_hyrbs0112001_002_01_s.jpg

■圣迹苍岩远景。崇祯初年陈万起事,曾率部经过此地。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河源现辖诸县区中,和平、永安(今紫金)、连平三县均设立于明朝,其设置皆与当时的剿寇行动及民众建县需求密切相关。和平设立于明朝官军剿灭池仲容部之后;永安(今紫金县)则在明朝平定赖时清、杨立、叶千等叛乱势力后建立;连平是这三县中最晚设立的一个县。连平的设立源于长时间的寇乱和民众对安定生活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明朝官军剿灭陈万后,朝廷才着手规划建州事宜。陈万起事时拥众万余人,历时两年,最终被诱杀,余部四散。此后,地方官员上书请示,朝廷方才决定设立连平州以加强治理。

1

“久梗王化之所”:九连寇起

明末,和平建县了,永安建县了,这邻近还有一块地方,乃“粤之岩邑也”,即将建起州县。此地多崇山峻岭,其东南诸峰最险阻者,叫九连山,万山环绕,路通九县——纵横江西之龙南、定南,广东和平、河源、新丰、英德、龙门、从化、翁源,真正是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乃是“久梗王化之所”,“界在东鄙,夙称虎穴,世为粤患”。

其实在明中后期,也不独是粤东北一带贼多,整个广东贼寇频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无常业,看不到希望与前景,那些胆大的不怕事的就起来捣乱。广东地区临近大海,又背靠着许多山,山海相接,其中山以九连山最为著名,它高耸入云,广环四省。重叠的山峦,密布的丛林,纵横的万千沟壑,成为奸邪之徒和逃亡者极好的藏身之处。于是有狡猾之徒利用这种地利,纠集不法之徒,动辄聚集成千上万的人,像蚂蚁和蜜蜂一样屯聚,外出抢劫乡村,肆意烧杀抢掠,遇到紧急情况则像野兽和飞鸟一样逃窜。他们依仗地形的险阻,妄自尊大。这些贼寇纵横广州、南雄、韶关等地,惠州、潮州更是深受其害,几十年来一直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彻底平息过。九连山大部分在惠化图,此地是旧河源县地,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平浰头建和平县,分割四里,惠化居一,去和平县约有200里,道路险阻,峻岭云连,中即为九连山。

上溯连平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属南海郡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属南越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三国时期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属东官郡,南朝齐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年—1517年)先后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年—1633年)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2

“三朝的天意份”:陈万举事

这样一座可成为绝好藏身地的大山,自然不会被“浪费”。崇祯四年(1631年),九连山的大贼首陈万,雄踞了其中7个山寨,投奔他的丁壮,分由数个头目率领。另一个大贼首叫钟凌秀,占据了铜鼓嶂,在石窟间出没。各个贼总号称红、黑、白、九良星等,各自统领自己的部众,陈万和钟凌秀这两个首领虎视眈眈,火焰熏天,始兴、永安等地警报频传。乌岑、南岭的贼首曾阎罗等人与陈万、钟凌秀相呼应。而惠州、潮州的土著贼寇如刘粗鳞、张文斌、邹崖鼻等人结巢聚党,趁机在两郡横行霸道,各个县城都人心惶惶。

陈万,旧籍记载他是连平内莞蓝州的种蓝制蓝(一种蓝靛染料)商人,在九连、内莞蓝州等地拥有蓝房数十间,雇佣工人数百。如果当时营商环境好,陈万应该能富甲一方,并能带动一方士民安居乐业。然而明末朝政腐败,苛捐杂税极多,民不聊生。陈万的事业不仅得不到发展,还窘于经营,难以为继,眼看就要倒闭,工人们也得失业。于是工人怨声鼎沸,都有反意,遂推陈万为首领,于九连担杆滩揭竿起义,三天内招集人马上万。

陈万为何有那么大的能耐,能这样揭竿而起,一般善良百姓实在想象不出来,只得托诸天意,流传了不少关于陈万的传说。

传说陈万起事之前,仍然举棋不定,毕竟造反不容易,成则为王,败则身死家毁。工人们想了个办法,偷偷用蜂蜜在蓝叶上写了“陈万天子”四个字。蚂蚁闻味,成群结队爬去吃,结果就像蚂蚁自发组成了“陈万天子”四字。有工人慌忙去告知陈万,说是天意如此。但单凭一回老天的示意,陈万还不能痛下决心。

不久有一天,陈万与挑蓝工人路经担杆滩(当时还不叫此名),途中歇脚,众人又谈及工坊之事,言语间各种愤愤不平。陈万对众人说:“我将担杆(扁担)放到水中,若会逆水而上,我便举事。”于是这么一试,担杆果然逆流而上。谁不知道造反要杀头呢,但既然老天两次都认为该反,那我陈万就顺从天意吧!于是揭竿起事,三天内招集人马上万,故当地有“三朝陈万”之说。担杆滩亦由此得名。

这“三朝”的传说,又有另一个版本。当地传说,陈万起事后,崇祯吓了一跳,让人占卦算算此事。占卦的算出来后,说,陈万只有三朝天意的份,他底下的人朝拜他3天,之后就会连战连败。后来陈万果然总吃败仗。连平因此曾流传一句俗话:“三朝的天意份”。

集结人马之时,人们亦工亦兵,都在打磨武器。蓝州有块大石,兵众每天在上面磨刀。后来人们把这块石头叫磨刀石。

又有一传说,陈万收葬其母之骸骨,请一风水先生于下蓝州水口处相中一地,名曰“雄鸡打翅”。当时风水先生对陈万说:“此地极贵,你可在葬后十五天到墓中一奠,便见分晓,只是切记不可提前错后。”定好墓穴之地,陈万便招募墓师筑建。墓师带一小徒至墓地一看,经验丰富的他知是贵地,妒心便起,葬时将骨瓮错置,以破其风水。谁知小徒因陈万招待不周,工资微薄,亦存心报复,待骨瓮置定后,偷将骨瓮一转,再行掩土葬好。归途中,墓师将此地的贵处传告其徒,言谈之中表露妒意。其徒见状,便得意地将偷转骨瓮之举告诉墓师。墓师呆了一呆,叹道:“天命如此,我已破之,而你又正之,命该其发啊。”(《连平文物志》)

3

“是可计取矣”:虚抚实剿

明崇祯庚午、辛未年间(1630年—1631年),陈万率众数千人,踞守于九连肚,与前述钟凌秀、曾阎罗及惠、潮农民军相互呼应。崇祯三年(1630年),他们先后出和平热水,由龙南太平堡,经翁源到黄村、南浦、铁场、新塘等地,攻陷始兴、乐昌、江西太和等处,粤东、粤北、赣南、闽南诸府县为其锋所撄,朝野震动,急报频传。崇祯四年,朝廷命三省会剿。

两广总督王业浩命岭东分守道洪云蒸率官军前往镇压。考虑到贼寇确实繁多且猖獗,官军兵力寡不敌众,洪云蒸表面上用安抚的手段来拉拢贼党,暗地里则剿灭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农民军,采用“虚抚实剿”之策,一边派惠州司孝程君铎劝说陈万、钟凌秀归降,一边命部将王鼎、徐之龙抄小路偷袭。不久“曾阎罗”营寨被攻破,俘虏和斩杀了一千多人。钟凌秀率部奔九连山。

彼时两广制院熊文灿正在福建安抚民心,他派遣将领郑芝龙率领军队抵达三河,每战必胜。钟凌秀见不能支撑,于是逃往九连山,与陈万会合。他们认为九连山山洞深邃,山峦重叠,道路迂回陡峭,官军很难能攻得进来。但官军已经遍布各处,堵住了他们的去路并进行围困。不久,起事部队粮食将尽,钟凌秀、陈万企图突围,结果被官军斩杀了500多人,余部向赣州和楚地方向逃去,都遭受了强有力的防御,他们只得从南安返回广东。

洪云蒸迅速赶到南雄,会同当地官军设下奇兵夹击,杀死了100多名贼寇的首领。陈万和钟凌秀开始慌了。洪云蒸说:“是可计取矣。”于是派遣了几名能言善辩的人诱骗他们各自回到山寨,同时又派部将梁东旭领兵,一路扼守九连山的归路,一路扼守铜鼓嶂的要冲。

陈、钟分头逃窜,陈万仅逃到獐坑,钟凌秀也仅逃到石窟,知道中计,进退两难。官府派遣典史费映奎诱陈万出来,将其捆绑,押解到法场处决。陈万在九连的七巢,被李相、蔡时春等人,会同南赣巡抚陆问礼所派遣的虔州将领金文光等人攻打,所部几乎全部被斩杀。这是崇祯四年(1631年)的事。

典史费映奎是如何诱使陈万出来的?《连平县志》(2001年版)记载的是“被金文光部诱往内莞横水一山墩赴宴,席间被敌伏兵杀害,余部四散”。

在陈万被杀之地,依然有他的传说在流传。传说,洪云蒸采用“虚抚实剿”之策,派人入谕招抚,于内莞区横水乡一山墩上,宴请陈万部。事前,在宴座中暗藏短剑。宴时,赴宴众人皆弃械入席,待陈万部众酒醉后,陪宴官兵从座下抽出利剑,一拥而上,将其杀戮殆尽。此后,当地群众称此为“杀人墩”。

陈万及所部被“扑灭”后,钟凌秀势单力孤,胆战心惊,将自己捆绑投降了闽将郑芝龙,不久也被押解到法场处决。钟凌秀仍有余党逃到了武平,土著贼寇依附了他们,在泰和、兴国等地境内活动。三省官兵继续跟踪追击讨伐,多次大捷。

跟随钟凌秀的号称红、黑、白、九良星等各部的贼寇首领都已被官军斩首或擒获,而那些被迫跟随他们的兵众则先后解散,大约有一万多人。岭东巡道宪副周梦尹惧其再生异心,建议与揭阳等地方上的军事力量一同继续讨伐。各路官军互相配合,或截断贼众水源,或断绝其归路,或挑拨离间使他们互相攻打,或劝谕他们投降。刘粗鳞、叶袄婆、张文斌、邹崖鼻等,以及逃出来的钟复秀、汤豹虎、张五子等人,一一被擒获。有一两个逃到罗定岭西的,也被全部擒获。

当时陈万率部东进时,曾经过圣迹苍岩。这是一个极大的溶洞,从洞口进去,里面豁然开朗,深广约百数十丈,壁立如削,仿佛进了梁山好汉的议事大厅,穹顶很高,下彻天光。洞口很宽,能容纳数百人。据明万历《惠州府志》记载,内莞岩溶洞很宽广,可藏五百余人,乡人遇警,则避于此。古时连平并不太平,常有山贼盗寇侵扰,民多不堪。若遇外来侵略的山寇,民众便拖家带口往溶洞里躲避。唐朝时,溶洞内曾建有寺庙,一度废弃,后复修。陈万带着九连山的造反工人途经此处时,一把火将岩洞里的寺庙给烧了,此后再没恢复过来(雍正《连平州志》)。连平建州后首任知州牟应受来到圣迹苍岩时,曾对陈万的事作了一番凭吊:“丛林时见白云封,偶觅公余扣法钟。一曲流商初漱玉,七巢哀角已潜踪。苍松带露鸥偏集,野水无人臼自樁。试问开山功第一,几时勒石燕然峰。”

4

“善后事宜非建县不可”:即将建州

雍正年间编撰的《连平州志 建置志》中认为,先贤王守仁在其他地方都设立了县治来加强管理,却唯独没有在这里设立,这也是有他的深意的。

王阳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剿平了池仲容,划分龙南、河源两县的部分地区设置了和平县,并将原本负责浰头地区的和平巡检司移驻到浰头。隆庆初年,又铲除了赖时清、王西桥等盗贼的巢穴,当时的官员又在秋香乡建立了紫金县(即永安),在鸿雁洲建立了新丰县(即长宁)。这些新建立的县逐渐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化,民众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这些都是尚未完成的事业,需要后来者逐步振兴和发展。

九连山这片区域,横跨四省边界,深藏于万山之中,使得法令难以实施,各方支援经常受阻,因此容易成为盗贼的巢穴。但问题的症结并不完全在于此。实际上,是因为治理的地区太多,而治理的人员太少。各地之间无法相互救援,没有形成首尾呼应、灵活应变的态势,即使是在平坦开阔的地方,也容易发生动乱。因此,叛乱与平定交替出现,征讨与围剿也时常进行。

《连平州志 建置志》认为,百年来行政区划的变革一直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王阳明所无法预料的,也并非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崇祯四五年间,钟凌秀和陈万作乱,直到三省联军联合围剿,才最终将他们擒获并上报战功。“而善后事宜断非建县不可,绅衿里老望此举久矣”。想要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必须建立新县,当地的士绅、读书人及乡亲们早就盼望着了。

■本报记者 凌丽

    上一篇:妙笔添秀色 乡村焕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