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

2024-11-23 10:00:00 来源:河源日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亲临广东,每次都对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谆谆指引做好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借鉴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和广东过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钥匙”。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河源最大的市情。与发达地区兄弟市相比,河源更需要借“百千万工程”之东风,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奋力蹚出一条加快绿色崛起的新路。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河源拿出“头号力度”,蹄疾步稳、落地有声,推动“头号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一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正在河源大地昂扬奏响。

——聚焦产业发展,县域经济扬帆起航。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特色产业,是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围绕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1+3”产业集群(1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河源推动农夫山泉三期、华润怡宝等项目顺利投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围绕聚力打造现代农业“1+3”产业集群(产值超100亿元的生态畜禽产业集群,超50亿元的油茶、丝苗米、茶叶产业集群),河源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动18个省级现代产业园提质扩容,建成全省产能最大的米粉、腐竹生产基地,龙川油茶、紫金蝉茶等“出山入湾”、知名度不断提升。

——聚焦人居环境,城乡风貌向美而行。人居环境整治与群众利益相关,是群众长远受益的民生工程。河源把城乡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农房改造、美丽庭院建设、植绿添绿护绿、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清淤等方面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今年已完成房屋改造提升11343栋,县镇村“四旁”“五边”种植苗木193.89万株,涌现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澎湃强劲。河源历来有着改革的基因和创新的精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在全省率先探索“包产到户”,到2006年在全省创新实施“千村脱贫”政策,都体现了河源敢为人先的担当。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河源更是向改革要动力,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深化推进“地钱人”资源要素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政务服务“就近好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富镇强村”等改革内容效果明显。县区改革创新同步发力,源城区坚持“一村一策”壮大村集体经济、连平县探索“1+N+X”综合帮扶机制先后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里书写。河源将以只增不减的力度,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往前推,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一步步将高质量发展蓝图变成“富县强镇兴村”实景图,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源实践新篇章。(本报记者 陈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