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古代“碰瓷”有多狠?服毒讹财!

2024-08-11 10:14:27 来源:河源日报

p1_s[1].jpg

■五指毛桃根茎(左)和断肠草根茎(右)对比。(资料图片)

 p2_s[1].jpg

■本报记者 凌丽 

在古代封建社会,社会经济结构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底层民众面临严峻的贫困和压迫。为了生存,一些人采取极端手段,如以生命为赌注进行讹诈,利用无赖形象或暴力手段威胁他人以获取经济利益。长期的贫困使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和人性发生扭曲,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明清时期的河源地区,曾出现过服用断肠草来讹诈富户的现象,这种做法持续了很长时间。地方官员对此深恶痛绝,采取各种措施来制止这种不良风气。

1 服用断肠草讹诈钱财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春季的一天,永安(今紫金)城里的富户黄作儒正坐在那把他最喜欢的酸枝椅上,端着一杯刚冲泡好的康禾茶,打开杯盖,往自己鼻子前扇了扇,深深吸了一口,茶香真浓郁啊。正待启唇品尝,忽听得仆人慌慌张张跑进来报:“老爷,老爷,不好了!”黄作儒心里有一丝不快,便把茶杯放下:“老爷怎么不好?”

仆人也顾不上没讨到好口彩,只是叫道:“门口有人倒了!”

“有人倒在我们家门口?”黄作儒说,这可不吉利。他赶紧起身跟仆人去看,果然,有个又瘦又黑的男人伏坐在他家的大门口,半个身子伏在石门墩上,不时抽搐,嘴里还嘟囔着不知什么话。朦胧中,那男人见到黄作儒,赶紧起身来揪住他的袍子下摆,痛苦地叫道:“肚子痛,痛……你给我钱,钱……你,你害得我,给钱,给钱……”

黄作儒大惊:“我何时欠了你的钱?”

那男人脸色发黑,呼吸断断续续的,他不顾仆人的拉扯,反复念叨着一个字:“钱……钱……”

眼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身为城里大户,黄作儒最是要面子的,他赶紧叫仆人拿了几锭银子过来,用布包着,塞到那男人手中。

那男子痉挛着笑了,准备爬走,才下得台阶不远,他就昏过去了。那男子的邻居正看热闹,见他如此这般,赶紧跑去他一贫如洗的家里报信。等那男子被抬回家,躺到那扇被白蚁蛀了许多破洞的木床上时,他已经魂归地府了,那几锭银子,很少的一部分作了他的丧葬费,余下的,他的妻儿当作生活费慢慢花掉了。

黄作儒无端失了这许多银子。又见一条命无端地没了,心里很是不安,经过打听,他才知道,原来那男子因生活长年贫困,身无一技之长,只能打些短工,不足以养家,无奈之下,服用了断肠草,专门来讹黄作儒的银子,即使自己丧失了性命,但讹到的银子也能让家里人吃饱穿暖有钱花。

刚刚来永安县任知县的沈时,听说了这种事后,怒道:“岂有此理!怎可用性命去讹人钱财?”服用断肠草讹钱,最大的害处是毒死了自己,骚扰了富户倒是其次。另外,这种服用断肠草来自杀讹钱的丑恶风气更是要不得。

沈时去各处“调研”时,听说永安城内时有这种“碰瓷”事件发生,为此丢了性命的人并不罕见。

于是,沈时出台了一个强硬的措施:严禁“刁民”服用断肠草图赖富户,一旦发生了这种事,就要抄没犯者家产,毒死了自己的犯者,尸体不许埋葬。他的家人还要受此连累受到刑罚。此后,永安县就再没有出现轻生讹钱的事了。

沈时是江南凤阳府人,但祖籍在辽东。顺治四年,他随军征战进入广东,被授予永安知县的职位。在任期间,他既抵御外寇又招抚投降者,多次立下功劳,为人刚直不阿,性格严厉,“耿介风厉,淡泊自甘”,除严格禁止服用断肠草讹诈,他还深入调查并严厉打击了衙门内部的腐败现象。

仍是在顺治四年秋,有流寇攻打永安城,沈时冒着箭矢和滚石的危险,组织修筑子城来防范敌人从地下挖地道进攻,还制造了云梯车来阻挡敌人的冲锋。在城内,他清除奸细,对外则积极侦察敌情,经过三个多月的坚守,终于等到援军到来,解除了围困,永安城得以保全。因此,民间流传着“纸糊的永安城,铁打的沈青天”的民谣,来赞美他的英勇和智慧。

后来,沈时不断升迁,最终做到了惠潮兵巡道的职位。但他在永安县任职时的功绩和恩德,一直被当地百姓歌颂。顺治十八年,他被举荐并祭祀于名宦祠中,以表彰他的巨大贡献。

2 各地厉禁以命讹财之劣风

清初的河源县,同样也有不少这样的恶风。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到任的河源知县申玉衡(山西洪洞人),为治以严。他发现县里有很多人利用服毒自杀的假象来欺诈,而真正无辜的人却因此蒙受严重损失。前任知县往往只是按照命案的例子来处理这些事件,结果导致这种欺诈行为更加猖獗。

申玉衡对此深感痛心,他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惩治相关人员,以迅速清除这种风气。他仔细查验那些声称因药毒而死亡的案件,如果发现是欺诈行为,就立即拟定法律,让这些欺诈者受到与他们所指控罪名相同的惩罚,毫不宽待。同时,对于真正捕获的盗贼,他也一律从重处罚,以此来警示他人。

在他的治理下,河源县境内变得清明安定,百姓也因此受益匪浅。

不惜用生命来做赌注,服下剧毒的断肠草,以图讹富户的事,惠属地区之外的地方也多有发生。

民国三十六年修订的《云霄县志》也提及,小民因有小忿,辄服断肠草,图赖富户和官府。

3 地方官令民掘断肠草根株

旧时农家常备有少量断肠草,主要用于菜田除虫,但民间发生争执,小民觉得受到委屈或侮辱,一时想不开,常会服毒自杀。明代海瑞曾接过一桩与断肠草有关的人命官司,此案转了三个县没判明,转到了海瑞这里,很有艰苦生活经验的海瑞将此案断明,没有牵连无辜者。

清初屈大均《永安县次志》卷十四《风俗》中载:“匹夫匹妇,或有争言,辄仰药。知县郭之藩厉禁,乃稍戢。”当时因不大的事而负气服毒自杀者大有人在,令人痛惜。此俗自宋至明中期以来即存,“愚民小忿争,即服断肠草。”惠州通判吕大英“令民掘其根株,一石者销赎银一两,民争致之,草几尽”。(光绪《惠州府志》)

明代的龙川,亦有此类恶俗。有些愚昧的百姓在遇到纠纷或困境时,会选择服毒自尽来伤害自己。隆庆六年被任命为龙川县令的尹良任(字志伊、汉阳人、进士),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措施来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将自杀者的尸体暴露出来,以此作为警示。这种方法在好长一段时间内杜绝了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这位尹县令深受龙川百姓爱戴。他秉性清廉正直,关心民心疾苦,龙川百姓曾为他建立了一座生祠。当时,由于战乱和盗匪的频繁活动,各地军事将领们络绎不绝地经过此地,给县城带来了许多船只和车辆的纷扰。但尹良任处理这些事务时非常有方法,使得那些狡猾的商贩和中介都不敢抬头看他,显示了他的威严和公正。此外,他还致力于重建学校,清查那些隐瞒或转移财产以逃避税收的行为,并且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求节省,不浪费公共资源。

尹良任曾说过:“人生重病时需要休息和恢复。”反映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即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民众喘息的机会。

后来,尹良任被调任到丹阳任职,龙川老百姓拉着他的车辕哭泣送别。为了纪念他和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人们还特地买了地皮,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以资纪念。

明清时因小事服毒之不良风气存在地域较广,如福建漳浦,亦是“浦俗轻生,民间常有为细故服断肠草死亡者,亲属借此威胁图财”。康熙中期任漳浦县令的陈汝咸,亦曾令罪犯掘断肠草赎罪,还拿出自己的薪俸回收断肠草,集中于县堂前烧毁,一时近邑地区的断肠草几乎绝迹。

光绪《惠州府志》在讲到惠属各地物产时,说毕芝草、瑶草之属,转而对钩吻的存在感叹道:“陋习轻生,则钩吻为之害,俗呼断肠草是也。

4 断肠草中毒有解药

断肠草又叫钩吻,光绪《惠州府志》作“呴吻”。此草别名很多,如野葛、胡蔓藤、大茶叶、大茶藤、黄藤、大茶药、火把花、梭甲、发冷、猪人参、毒根、冶葛、苦吻、烂肠草、水莽草、麻醉藤、黄猛菜、黄花苦蔓、大鸡苦蔓、胡蔓强等,系马钱科植物,可作中药及农药杀虫。

药用其根,主治中恶风、咳逆、水肿、蛊毒、破瘀积、除脚膝痹痛、四肢痉挛等。因其毒性大,一直以外用为主,用于祛风、消肿拔毒、杀虫止痒。断肠草钩吻的根部在离开泥土时略带香味,但多闻也会令人产生晕眩感。

钩吻全草有毒,以根、叶尤以嫩叶毒性最大。钩吻碱易由胃肠道吸收,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作用,首先抑制大脑中枢,并抑制脑及脊髓的运动神经,作用于迷走神经,直接刺激心肌,而影响心率。其次,具有阿托品作用的钩吻毒素。由钩吻中毒致死者,尸解可见肺水肿,胃肠、脑及脑膜等内脏充血,胃黏膜萎缩,肝细胞脂肪变及混浊肿胀,肾脏肿胀,小肠淋巴组织增生等。

钩吻根3克或嫩芽7个可致死,钩吻碱0.15克至0.3克、流浸膏3.5毫升也可致死。服后多在半小时内发病,初时症状轻微,待毒素逐渐吸收而症状加重,严重者数小时内危及生命。

1981年饶大毅著的《运植矿物及食物中毒怎么办》一书中描述中毒症状甚是严重:胃肠刺激症状:口腔、咽喉及腹部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可有剧烈腹痛、渐渐咽下困难。眼部症状:视物不清、复视、瞳孔散大,甚至失明、眼肌弛缓。神经症状:眩晕、言语不清,四肢麻木、肌肉弛缓无力,共济失调,步态蹒跚、不能直立,有时肌肉震颤、面肌及咽喉部强直痉挛及角弓反张,下颌关节堕落口呈半张状,初神志清楚,最后昏迷。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初心率慢,后可加快,呼吸初期快而深,渐变慢而浅表,呼吸不整,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该书提供了治疗方法,包括立即用3%—5%鞣酸溶液洗胃,然后导泻和洗肠;吸氧和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现象时,应使用阿托品等对抗药物。但有表现与“颠茄类中毒”相似者,需用新斯的明或毒扁豆碱等。又有民间验方:尽早灌服新鲜热羊血200毫升—300毫升,每日1—2次。其机制尚不明,可能羊血中含有对抗或中和某些毒物的物质。也有中草药治疗方法:三黄汤(黄连、黄芩、黄柏)、甘草汁、蕹菜(通心菜)汁或黑豆四两煎水服;金银花连叶一起捣烂榨汁,拌糖灌服。

明清时,那些服用断肠草以图讹诈的贫民,或许多为有备而来。

时至今日,断肠草中毒的事件已越来越少,但近年来还能看到有市民误将断肠草当成五指毛桃,或当成金银花,误食后引发中毒,幸多能及时就医。

广东居民素有采用中药材煲汤饮用的习惯。有关专家介绍,钩吻全株有毒,由于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它植物根系缠绕生长,且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金银花、金锁匙、五指毛桃、山豆根等十分相似,它们都生长于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因不熟悉而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了钩吻根系的树根,用于浸泡药酒或煲汤饮用而导致中毒的风险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群众经常上山挖草根炖汤,喜用“大茶药煲猪脚”来祛风湿止痛,导致中毒。市民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切勿采食不明野生植物。

    上一篇:以球为媒 产业出圈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