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校地联姻 “竹”梦未来

——“双百行动”赋能和平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6-20 15:27:50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昨日,全市推进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和平县召开。
■在昨日召开的全市推进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江敬艳博士介绍竹产品。
■和平县翠山竹海游客服务中心
■和平县上陵镇及周边镇村共有纯竹林面积近30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每年可产出毛竹1000万根以上。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核心提示

自我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启动以来,和平县联合惠州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下称深职大),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按照“高校之所能、和平之所需”的原则,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双百行动”。

在惠州学院、深职大的大力支持下,和平县“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1镇和9村入选首批省级典型镇村名单,阳明镇在广东镇域经济百强中排名第55位、全市排名第2位,并成功入选2024年镇域经济全国500强(第375位),全县216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9.43万元,镇村发展全面提速;县域经济运行呈现向上向好态势,2023年全县GDP同比增长5%、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高位推进

确保共建实效

仲夏时节,艳阳高照。经过这段时间雨水的滋润,位于上陵镇翠山村的和平县竹产业科技小院的几棵小树长得格外青翠。以前,这里是一所小学,是孩子们求学与成长的乐园。如今,这里成了“双百行动”的“科技小院”,继续发挥着传承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作用。

和平县竹产业科技小院由深职大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和平县工作队共同建设,规划建设竹产业展示厅、培训室、创新中心等空间,具备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成果展示等功能。启动建设以来,深职大依托“科技小院”已开展“竹林抚育技术培训”“上陵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汇报及建议”等多场的培训和讲座,有力提升了和平竹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和平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小院”是农村引进高校院所技术与人才的“桥头堡”。翠山村竹产业“科技小院”的建立,正是和平县积极贯彻落实“双百行动”的缩影。

我省“双百行动”启动后,和平县第一时间制定了《和平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工作方案》,先后制定出台《惠州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河源市和平县落实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工作方案》《和平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工作规则(试行)》等,建立和平县、惠州学院、深职大三方结对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抽调2名专职人员和3名兼职人员负责县“双百行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惠州学院、深职大各安排1名干部分别担任驻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常驻和平县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和平县还积极为驻县服务队创设良好工作环境,并由专人负责对接驻县服务队工作,积极协调做好两所高校人员来访、调研活动安排,全力做好对接服务保障工作。

为扎实推动“双百行动”工作取得实效,和平县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双百行动”推进情况,并将“双百行动”推进情况纳入“百千万工程”工作考核,对在“双百行动”中与高校的合作事项见效快、成效好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给予表扬;共建三方主要领导也多次会商沟通,研究布置共建项目推进事宜;工作专班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商讨推进事项,进一步完善“四类台账”,细化项目实施举措,明确任务时间节点,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共建三方主要领导已带队开展调研交流互访活动5次,并多次召开2024年校地三方结对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全力推动首批 15 个共建项目加快建设,为推动和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聚焦产业

壮大发展引擎

和平县上陵镇及周边镇村共有纯竹林面积近30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每年可产出毛竹1000万根以上。但长期以来,因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当地竹农守着竹林难致富。如何立足上陵镇竹资源禀赋,以竹产业转型发展助农增收,一直是摆在和平面前的一道难题。

深职大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江敬艳博士擅长竹产业规划、产品研发、人才培训以及市场开拓,曾有过帮助福建省永安市竹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双百行动”工作开展以来,他带领的深职大团队围绕“做活一产、做大二产、做精三产”,全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项目,支持和平县做大做强竹产业。

“‘千亩示范竹林’已经启动建设,计划遴选10户左右示范户,重点打造1000亩示范林,目前已打造示范林7个共400亩,覆盖6个村。”据江敬艳介绍,示范林采用“竹山当田耕、竹子当菜种”的先进理念,通过科学竹林抚育、修建灌溉和林道基础设施、建设竹林小火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竹林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按照每100亩建设家个笋干制作工坊的密度,规划建设10家高标准的笋干制作工坊,生产深受江浙沪客户欢迎的压榨发酵型白笋干。今年,和平县还规划建设一个镇级竹产业循环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建设、招商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呈现。

腐竹加工是和平县的优势产业。为推动腐竹产业更好地发展,和平县利用惠州学院人才优势,依托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贝墩精深加工区,为腐竹销售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为全国“一村一品”豆制品示范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引进大豆优良品种,通过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示范推广大豆生态种植配套技术,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种植本地优质大豆品种,为腐竹生产提供优质的材料,保障腐竹的品质稳定与豆制品综合开发利用;组建“和平县腐竹协会”,统一腐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腐竹产品销售秩序,让消费者买到优质、可靠的和平腐竹。今年5月,和平县“大豆—腐竹加工技术示范基地”成功获授“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打响了和平腐竹区域公共品牌。

竹产业和腐竹产业项目只是“双百行动”在和平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的缩影。“双百行动”启动以来,惠州学院、深职大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紧盯和平县腐竹、脐橙、大豆、毛竹、茶叶等优势资源,通过组织一线调研、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等服务力度,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提升和平产业能级,助力和平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实现“产业兴、科教兴、民生兴”。

下沉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谋定而动。去年以来,和平县联合惠州学院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各镇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现状等情况,考察、规划文旅资源,并对热水镇的示范点进行实地勘测,为“双百行动”和平县农房微改造项目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热水镇农房微改造示范户已完成房屋安全评估报告、加固方案和设计方案,进入了改造施工阶段。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双百行动”开展以来,和平县在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强化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截至目前,校地共同建立了惠州学院优质生源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深职大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等。两所高校还多次派出大学生“双百行动”志愿服务队,到和平县举办文艺展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助力和平脐橙、茶叶和腐竹等销售近40万元。

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去年以来,和平县组织校地调研团队到阳明镇梅径村实地调研,围绕该村强村产业,就项目需求、定位、规划、产品营销推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合作共识;邀请深职大学科研处、管理学院到古寨九连山小延安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和平红色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向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申报 2024 年度“绿色能源发展与低碳乡村建设研究”课题。同时,校地双方还深入开展党建共建,促进基层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已有17个基层党组织组团到和平县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培育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在基层人才队伍培养方面,两所院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帮扶、高技术技能师资培养等5个共建项目。前段时间,深职大教务处“双百行动”高技术技能师资培养项目团队就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座谈、随班听课和课例研讨等活动,为和平县域职业教育教学教改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截至目前,两所共建院校已经开展了16场电子商务、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课程建设等各类培训,覆盖了946人次。这些培训帮助和平广大学员打开了思路,提高了专业技能。

不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赛道上,和平县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进一步密切与共建院校的联系,调动高校人才、技术等先进资源集中到和平“百千万工程”当中,推动“双百行动”任务事项落地见效,不断增强和平经济竞争力、创新力,蓄足乡村振兴发展和绿美生态建设新动能,全力推动和平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林科(署名除外)

    上一篇:网红达人畅谈推介河源之美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