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群众心头事 描绘幸福新画卷
——源城区以深厚为民情怀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核心提示
翻开源城2023年的民生答卷:“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结率达92.8%、新增公办学位9465个、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长者提供1万多餐次用餐服务……从解决百姓身边问题到提升教育质量,从完善服务体系到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项项惠民举措深入人心,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一份份“民生答卷”变成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让生活在源城的百姓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近年来,源城区始终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落实“面对面”2.0机制
全力打造源城“民生品牌”
“菜市场卫生环境脏乱差”“管理不规范”“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今年8月25日,源城区召开“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重点聚焦“农贸市场秩序”问题,邀请了市民代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大家结合自身经历,纷纷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平秤、摊位经营、环境卫生、消防安全隐患、周边车辆乱停放、流动摊贩经营管理等突出问题畅所欲言,相关街道和职能部门现场作出回应。
自源城区开展“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从解决群众身边最关切最实际的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为美好生活“幸福清单”。
截至目前,源城区分别召开了“菜篮子”“政务服务”问题工作推进会2次,区长“面对面”解决群众“农贸市场秩序”专题座谈会1次,对涉及源城区的突出民生问题的办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解决群众在“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84宗,完成办理78宗,办结率达92.8%;征集的42宗“农贸市场秩序”民生问题已办结39宗,阶段性办结3宗,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集中反映的高频热点难点问题。
一个个数据体现的是源城区认真落实“面对面”机制的成果。从最初的1.0版升级到现在2.0版,源城区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市区联动,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机制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把“面对面”机制引向深入。充分发挥“面对面”信息化平台作用,执行“群众诉求—诉求办理—结果反馈—全程跟踪”闭环管理机制,及时跟进群众诉求办理过程,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为民办事效率。扎实做好“面对面”机制“后半篇文章”,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制定管长远的制度措施,提高同类诉求办理效率,推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纵深推进教育提质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日前,源城区举行教育集团成立暨授牌仪式,3个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源城区集团化办学按下了“启动键”。
据了解,授牌的3个教育集团分别是源城区啸仙中学教育集团、河源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特色教育集团以及源城区机关第三幼儿园教育集团。新成立的首批3个教育集团是源城集团化办学的“先锋队”,也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先手棋”。近年来,源城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将教育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来抓,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源城区纵深推进教育提质,加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力度,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和“百里挑一”教育示范工程,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整体提升,推进埔前一中、区一中、新兴小学等学校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强化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学前教育事关孩子和国家的未来。今年,源城区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和购买公办学位的方式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逐步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共投入8595.61万元,新建了东城幼儿园、新江街道中心幼儿园,接收了保利林语小区、中洲体育新城小区配套幼儿园,以上新建幼儿园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均为公办幼儿园,均在今年开园招生,新增了54个班1890个公办学位。同时,接收了市住建部门移交的幼儿园1所,计划对该园进行改扩建,完成后新增6个班210个公办学位。此外,源城区还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办的中山路幼儿园和二轻幼儿园建设项目,两所幼儿园总投入为8963.36万元,目前两所幼儿园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装修、园林建设及市政工程等后期收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可竣工验收,可新增33个班1155个公办学位。另外,2022—2023学年度,源城区还投入了1628.18万元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普惠性学位12241个。
截至目前,源城区已完成了竹园、东城等6所幼儿园的建设,新(改)扩建了源城区实验中学、黄子洞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区一中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3个教育集团基本完成组建,累计新增公办学位9465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一。
真金白银的投入、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着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不断开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强化服务能力建设 拓展多元养老服务供给
12月12日上午,源城区东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揭牌,为东埔街道辖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是源城区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实做细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的有力举措。据介绍,源城区东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其中一期560平方米、二期400平方米。中心设置了老人能力评估专区、长者助餐饭堂、休闲书画阅读大厅、社工小站、康复理疗区、医疗护理站、心理咨询室、日托照料室等服务场所。
“我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平时住在农村,我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经常回去照料老人。这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还有日托的经营模式,我会把他们带过来参观和体验一下,争取做第一批‘客户’。”参观完东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群众赖梦贤表示。
随着老年人占比上升,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对养老服务供给的需求都逐渐增加。源城区紧紧围绕“老人想什么盼什么,就抓什么干什么”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发展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紧紧围绕“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模式,致力于让老年朋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逐步满足老年朋友们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加强源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今年9月26日,源城区社区服务中心长者饭堂揭牌,标志着源城区第一个“长者饭堂”正式投入运营,切实解决居家老年人用餐难问题,让老年人“老有养、食无忧”,真正打通了周边长者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源城区社区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几十位老人有序排队打饭,大家围坐饭桌前,兴致勃勃地聊着天,扑鼻的饭菜香味让人垂涎三尺,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番茄炒蛋、清炒生菜和冬瓜,配一碗汤,就着绵软的米饭,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这里饭菜种类丰富、营养搭配、用餐环境干净卫生,两荤两素一汤一饭价格还实惠。”今年75岁的李叔说。
这家长者饭堂负责人陈治理说,长者饭堂餐食原则上,按四菜一汤一饭每餐13元的标准制作,源城区户籍且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特困老人每天享受一餐政府补助,每人每天分别补贴3元、10元。
源城区社区服务中心长者饭堂的揭牌运营,是源城区助力养老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源城区扎实推进农村地区长者饭堂建设,目前,已建成松柏养老院源城分院长者饭堂、埔前镇莲塘岭村长者饭堂等6个长者饭堂。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接下来,源城区将持续围绕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为主线,把“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大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统筹:李建华 ■组稿:本报记者 周慧荷 通讯员 蔡燚 李科 苏永坚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