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新景象 农业谱新篇
——源城区探索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纪实



核心提示
一辆辆满载绿色蔬菜的车辆驶向四方,一个个现代化、标准化蔬菜大棚错落有致……走在源城区的田间地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农业发展景象。
近年来,源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龙头示范园区和特色示范园区,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源城区还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智慧农业 引领产业蝶变
初冬时节,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温暖如春、瓜果飘香。近两米高的番茄秧藤浓郁葱茏,一串串番茄挂在秧藤上,红润亮丽、均匀饱满。摘下一颗品尝,皮薄多汁,浓郁美味。
“在选址、产业选择和作物种植上,我们都用上了‘算法’——浇多少水、施多少肥,通过智慧云控制中心在线上就实现了对每个温室的精准管理,把控生产品质,用不到行业的1/3成本,收获了传统种植5倍以上的产量。”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落户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先后引入全球领先的荷兰Hotimax水肥营养控制系统和以色列滴灌系统,积极打造数字科技农业体系。
据了解,春沐源数字科技农业体系包括高品质樱桃和番茄种植技术体系、科技农业智能温室“高品质稳定丰产”提示系统、植保运营管理制度、质量管控系统、植株生长管理技术体系等内容,该体系将数据化作为农业重要生产力要素贯穿产销全流程,实现了从温室设计到环控、营养、园艺、采收、生产、品控的数字化全过程管理,蔬菜稳产丰收且四季不断档。
“为了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源城区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设施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源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在全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中,积极推广智慧农业,建设可视化全产业链大数据指挥系统,建成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作物生长环境远程监测、病虫害远程分析、灌溉施肥远程操作、土壤肥力远程分析,实行水肥一体化、培管智能化、操控网络化,建立产品溯源系统,让农作物种植销售更加精细、高效、科学,打造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
不仅如此,源城区还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要求,围绕水稻、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畜禽加工、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推进以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市、区联动创建格局,推动建成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引领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源城区在建的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畜禽产业园开工项目48个,已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蔬菜产业园开工项目61个,已投入资金6963万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重要生产基地,成为河源市乃至广东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
培育优质品牌 兴农强农富农
3月3日,源城区组织农业企业,带着新鲜的蔬果产品和客家特色预制菜,来到第20届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举行“源城蔬菜”公用品牌发布暨产品推介会。推介会上,春沐源樱桃和番茄、绿州食品魔芋制品、雄达实业灵芝茶以及四季厨房鱼丸、耕耘天下五指毛桃炖鸡汤、饭饭得食品梅菜扣肉等优质名牌产品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现场还开展试吃品尝活动,百名与会客商对源城蔬菜和客家预制菜的品质赞不绝口。
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是农业增收的“钱袋子”,也是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
近年来,源城区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做优蔬菜、花木、水果、茶叶、水产品等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增加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该区积极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通过“农超对接”、专供直销、订单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农产品会展等渠道,强化农产品品牌包装宣传,提高知名度,逐步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拳头产品。
在“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引领下,源城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实施主体采用单品优先的品牌营销策略,各显神通,让一个个产品品牌与公用品牌相得益彰。同时,该区积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着力做好提品质、创品牌、延链条文章,对特色果蔬等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营销计划,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推动源城农产品快速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畅销全省、走向全国。
为深入推进品牌强农行动,源城区还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如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向雄达实业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引进鸡枞菌新品种;在源城区绿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种植新培育的粤翠1号和粤翠2号新品种;为源城区乐心家庭农场提供冬瓜、南瓜、茄子、叶菜类等60多个品种的技术指导。
“培育农业品牌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源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累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8个、市级“菜篮子”基地9个;已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17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9个,农业品牌初步成型。
推动三产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汽车从宽敞的春沐源大道转弯进入陂角村,一条崭新的柏油硬底化农村公路两旁,蔬香园、春沐源智慧蔬菜大棚、春沐·禾悦庄和春沐源小镇渐次映入眼帘,串珠成链成片,形成规模化高科技蔬菜生产基地和生态、自然、富有美学人文景观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农旅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给游客带来田园诗意和乡村乐趣。
近年来,源城区立足资源禀赋,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时令水果种植业的同时,积极推广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农业,既“种出好产品”,又“种出好风景”,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服务圈、产业发展商业圈和宜居宜游生活圈。
“我们是专程来采摘果蔬的,这里可以边采摘边玩耍,孩子们很喜欢。”在网红打卡点蔬香园里,不少游客正在忙着采摘果实、拍照留念。近年来,源城区加快推进“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建设,以“高端民宿、耕趣田园、红色追忆、风味美食”为重点,依托埔前镇西片区五村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地理优势,塑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风情,生态田园”形象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示范村,先后培育了蔬香园、兰花、五指毛桃和红色文化、乐心农耕文化等一批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的“公司+基地+农户+旅游”主导产业,助推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今年‘五一’假期,蔬香园周边特色民宿客房全部客满。”陂角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明康介绍,该村周边分布着春沐源小镇、巴伐利亚庄园、河源客天下三大景区,消费引流作用非常明显。随着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火热,不少投资者瞄准文旅产业发展的黄金赛道,纷纷前来投资,涌现出了杨家小院、白云墅、云山温泉小院等一大批优质民宿和沈家土菜馆、榄树下等一批具有客家风味的特色农家乐,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有效整合和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源城区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倾心打造集赏景采摘和亲子游玩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和度假旅游项目,通过植入艺术、休闲、文旅、研学、餐饮、民宿等元素,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拓宽产业边界,形成颇具田园特色的农旅产业链,推动文旅更深程度融合。截至目前,源城区已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培育特色旅游小镇1个,打造省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4条;埔前镇获评“全国旅游重点镇”,“相约源城”美丽乡村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预计今年全区接待游客将达到242.59万人次、创收19.86亿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已然在源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下一步,源城区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结合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坚持走好农旅结合的路子,通过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环境,打造高端民宿、田园度假综合体、精品采摘园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做大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创源城模式、贡献源城经验。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通讯员 蔡燚 李科 苏永坚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