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壮工业“筋骨” 强发展“引擎”

——源城奋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12-20 14:05:20 来源:河源日报

■航嘉生产车间一角
■源城区工业园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
■源城工业园

核心提示

时间贵如金,快马再加鞭。

12月的冬季,寒意渐浓。记者陆续走访了源城工业园区及部分工业企业,放眼望去,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企业生产热火朝天、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全局兴。近年来,源城区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瞄准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1+3”产业及源城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奋力在建平台、育企业上发力突破,全力促进工业稳增长,为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源城力量。

优强企业培育成效初显,园区聚集发展优势巩固,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今年1月—10月,源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6.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8.21亿元。一大批技改和新建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挺起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壮大产业规模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走进源城区航嘉工业园,切身感受企业发展的豪情与奋斗图景。展厅里,电脑机箱、安全快充产品、桌面插座、蓝牙耳机、数据线等各类电脑、手机配件引人注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所有生产线几乎满负荷生产,工人们正铆足干劲加紧生产;库房内,生产好的电子产品整齐地码放着,工人们搬运、装车,大家忙而有序;项目三期现场,6栋厂房和3栋宿舍楼已全面封顶,待验收通过后,生产设备将第一时间进场安装……

航嘉工业园项目2006年签约落户源城区工业园,是由深圳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主要生产电脑电源、机箱、排插、小家电等电脑、手机配件产品,电脑电源占全国市场份额约50%,是华为、联想、戴尔、OPPO和大疆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长期合作供应商。2022年,该项目产值近22亿元。项目三期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完全稳产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贡献税收3亿元,实现“百亿级航嘉电子工业园”目标。

在河源市广晟源成建筑节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则是另一番景象:借助MES生产管理系统、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建筑光伏幕墙和定制节能系统门窗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出厂,全程实现无纸化管理,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单位产品损耗和人工成本。该项目去年签约,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开始生产。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年创税2500万元。

“我们依托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构建大产业,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扶持支柱产业发展。”源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全面对接我市“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先后引进航嘉、京东方精电、联腾实业、凯航自动化、华润怡宝、佳鸿玩具等优质项目,加快培育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水饮料及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玩具等一批十亿级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壮大总部经济,着力构建具有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近年来,源城区积极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关联度高的项目和企业做优做强。截至目前,源城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9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14家。京东方精电获评我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首批“广东省加工贸易制造业龙头企业”、第五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雅达股份成为我市首家A股上市工业企业。支柱产业规模优势更加凸显,产业升级取得长足进步。

狠抓项目建设 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眼下,源城每个工业项目都好像按下“快进键”,铆足了劲挂图作战,有序推进。

走进位于源城区工业园的广东时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可以看到,5栋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室内外装修也已完成,施工人员正按照时间节点,赶工期、抓进度,全力确保项目按时投产。作为市重点项目,时进科技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专注于智能生活用品、箱包制品、五金制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项目共分两期,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98%的工程量,即将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按照当前建设进度,预计明年初,项目一期可竣工投产。”时进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位于源城区埔前镇的深圳市特区建工钢构河源制造基地项目也在加速推进。特区建工河源基地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2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共计12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生产建筑和市政桥梁领域全品类钢结构构件,预计年产18万吨,可极大缓解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各省大中跨径的公路、铁路和市政桥梁的钢构件需求。“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建设工程顺利推进,项目一期即将竣工投产。”特区建工河源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完成项目后续和各项新开工项目建设,努力为我市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像这样全力向前“奔跑”的工业项目还有很多很多。今年以来,源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照项目建设节点要求,积极做好新引进企业和在建项目跟踪服务,千方百计推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比如,推动华润怡宝、台川数控、联腾实业二期等12个项目顺利开工,推动富为实业、易利嘉电子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推动东翔电子、蓝盛科技等试产项目满产增产……一个个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不断为源城工业高质量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投资决定产出,项目建设力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源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第一位,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为我市打造“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及具有河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源城贡献。

建平台优服务 打造工业“聚宝盆”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一直以来,源城区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为源城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今年以来,源城区紧紧抓住我市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重大机遇,一方面,狠抓扩园申报。正在申请将三期扩园(大塘片区)、低碳产业园、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等符合条件地块纳入转移园,推动转移园由原来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11.9平方公里。另一方面,狠抓标准厂房建设。已建成厂房及综合楼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设约11万平方米的河源鹏城科技生态园标准厂房,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3.4%。截至目前,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园、低碳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化的深入推进,也让许多地方都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紧缺的困境。针对新项目落户用地紧张问题,源城区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提升土地再开发的重要抓手,坚持依法处置、分类施策、创新机制,全力抓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工作,向低效要空间,让“寸土”生“寸金”。2021年以来,源城已累计整治提升园区用地1237.02亩,推动了一大批低效用地的再生发展,极大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在做好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项目落地的同时,源城区不断升级“软件”,着力加大服务力度,通过政策扶持、金融信贷扶持、优化环境等举措,为企业送去一场场“及时雨”。

为了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源城区制定出台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由31名区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员,挂钩服务全区121个工业投资项目,为挂钩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10个一”行动,充分发挥企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作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园区,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今年以来,源城区通过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07宗,成功解决企业诉求50宗;帮助16家企业招聘员工1320余人,帮助61名企业员工子女就近入学;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办结各类业务278件次,满意率达100%。

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了源城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春旺新材料、感之源电子等21个优质工业项目纷纷落户源城,为源城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扬帆破浪正当时,策马扬鞭踏新程。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源城区正以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产业链,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着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破浪弄潮、扬帆远航,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奋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通讯员 蔡燚 李科 苏永坚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