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百千万工程”:
产业强城促进城乡发展 绿色崛起打造先行样板

今年年初吹响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号角以来,作为绿色崛起先行区的源城区,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建立健全了指挥、工作、目标、政策和督导考核一整套体系,明确了任务清单,有力有序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1月-9月,源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3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9%)8.5个百分点,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取得丰硕成果。
“城+区”“镇+街”“村+组”,环环相扣三级一体城乡协调发展。源城区作为全市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商业生态丰富、制造业产业雄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扎实,但城乡经济还是有着发展上的差距。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源城创新设计出“城+区”“镇+街”“村+组”的发展格局,既能将三个层级上下贯穿,又能保持每一层级的横向发展,把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因地施策,从而实现强城促镇带村的工作目标。
在“城+区”的层面上,做到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功能,以产强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在“镇+街”的层面上,把握好镇街发展的协同性和差异性,推进7个镇街“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全面提升镇域综合竞争力。发挥镇的特色,全力打造中心镇,全力建优专业镇。在“村+组”的层面上,做大做强行政村产业,做实做细村小组管理,更好地发挥各个层面的优势和特点,更快地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夯实制造业根基,构建源城现代化产业体系。源城认识到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壮大,是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的重要基础,因此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兴区,统筹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具有源城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此,源城重点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同时促进模具、现代轻工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突出特色化,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水经济产业园、低碳产业园等“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突出集约化,强化“亩均论英雄”。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依托“投资广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招商,有效畅通招商信息对接渠道。
此外,为更好地利用好外部资源,源城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进一步加快“融珠入湾”,以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提升竞争优势,大力促进产业共建。
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办展会论坛、携手招商引资等,推动主导产业深度嵌入大湾区产业链。持续扩大开放,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对外开放平台,鼓励企业以“代参展”“线上签约”等新模式开拓湾区市场、国际市场。
一体化打造绿美生态环境,高水平谋划“绿富”双赢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生态环境是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源城加快推进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源城上取得新进展。高标准打造绿美生态环境,高水平谋划“绿富”双赢路径,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源城样板。
源城坚持一体化打造高品质绿美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四横一纵”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努力实现城市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紧紧抓住“绿富”双赢 “结合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好生态产业化之路。加快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研学体验等绿色产业。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李建华
■通讯员 蔡燚 李科 苏永坚
荣誉榜单
京东方精电获评我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首批“广东省加工贸易制造业龙头企业”、第五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2022年度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区工作考评总分位列全市第一。
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法治河源建设考评连续3年排名全市第一,是全市唯一入选广东省法治政府建
设年度报告(2021)白皮书的县区。
上城街道新兴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东埔街道丰源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新江街道朱门亭社区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源西街道康乐路北社区获评“省级青春行动示范社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