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
电网建设“照亮”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
■电力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供电人员检修线路
核心提示
冬季的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风景如画。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精致的民居鳞次栉比,处处展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黄布镇位于龙川县南部,是龙川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仙寨乡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涌现了黄觉群、黄超凡、黄伯隆等一批革命先驱,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欧江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逐步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走上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快车道”。欧江村的精彩“蝶变”,离不开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电网建设和电力保障。
电力保障 打造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圈
在欧江村,静静矗立着一座灰白色的百年老屋。老屋门口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牌匾——仙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这是仙寨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又称高塘角黄屋,建于清代,2019年按照原貌进行了第一期修复。”欧江村党支部书记黄伟明介绍。94年前,龙川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在此成立。红色基因在一次次抗争中深植于这片土地,革命烈火在此熊熊燃烧,革命火种传遍龙川大地。
曾几何时,欧江村电网基础薄弱,频停频跳和低电压问题频现,群众“用好电”的诉求越来越突出。针对产业发展、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情况,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持续高标准开展龙川县域主干网架升级规划,加快当地配电网设施的改造升级。欧江村从以前的4台公用变压器增加到了11台,供电线路材质由原先的裸导线改为现在的绝缘导线,线径也由原先25平方毫米的小线改为现在的120、240平方毫米的大线,还给村里的电线杆、配电箱、环网柜穿上了绚丽的“新装”。
近年来,欧江村对革命遗址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情怀。当地乡村旅游也越来越火爆,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流,村民们除了在门口、路边售卖自家农产品,还纷纷开起民宿、农家乐。
说起用电的变化,经营民宿的杨老板自称“最有发言权”。他说,以前村里电压低,空调等大功率电器都带不动,跳闸停电时有发生。自从供电部门进行电网改造升级后,用电稳定了,民宿居住条件提升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电力稳定 村民对产业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电力充足、供应稳定,我们的智能化养殖系统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的生猪出栏率也提高了。”谈起电力对养殖业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当地村民黄伟平乐得合不拢嘴。黄伟平是龙川县新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该合作社建于2014年,起初以传统作坊式人工养殖为主,随着电网建设不断升级,他引入智能化新设备,生猪出栏量持续飙升。
在黄伟平新扩建的猪舍内,自动水帘、感应风扇和智能温控等全自动化科技设备一应俱全,而这一切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保障。黄伟平说,扩建后的养殖基地,由于设备多、功耗大,原有的线路、设备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养殖基地用电需求,为此他向当地供电所提出了诉求,随后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开展用电设备梳理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并结合其用电特点制定了“一户一策”,提供针对性供电改造方案,让他用上了安心电、放心电,让他对发展养殖业越来越有信心。黄伟平计划明年将生猪饲养量新增到1000头,有了充足的电力支持,就能放开手脚来搞“电气化”养殖,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护航员,我们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龙川供电局黄布供电所负责人叶日金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细化企业用电保障措施,加大巡视走访力度,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统筹:黄世军 曾任芬 曾睿
■文:本报记者 黄欣 彭冲
通讯员 徐猛 王娜娜
■图:本报记者 杨李维 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