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坚守正义绘画卷 砥砺奋进正当时

——我市检察工作综述

2022-10-15 10:55:00 来源:河源日报

6cf62c5221ed05c6ffece0a89b085d7d_1015013_001_01_s.jpg

■7月5日,市检察院举行首届河源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

fb6543440c64f458af74157847b6440b_1015013_001_02_s.jpg

■市检察院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法治宣传活动。

10c3ec35f96433e61edbb371c8583dee_1015013_001_03_s.jpg

■5月30日,市检察院检察官到河源市第二中学为该校200名女学生上防侵害法治课。

f7c2ada52385406912d4fdd3a17063bb_1015013_001_04_s.jpg

■4月22日,市检察院与市河长办、市林长办共同签订《关于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持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与群众所急所盼共振,各项检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倾情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生活的新期盼;坚守主责主业,强化法律监督,持续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持续推进检务公开,深化公开内容,检务公开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和新进步……

砥砺奋进结硕果。市检察院先后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零酒驾示范单位”“全市‘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组稿: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赖勇生 肖玲玲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好社会治理的“稳定器”。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办理了一批大案要案,为社会和谐和民心安宁注入“稳定剂”,并在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设中展现 “四大检察”的新担当和新作为;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依法办理了龚某恒等27人、彭某等19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涉黑案件。办理的李某军等16人涉黑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我市检察机关始终持续聚焦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维护民生民利,以更优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8月、2020年10月,市检察院连续两年举行的检察开放日都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依法惩治涉企犯罪的同时,主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司法需求,坚持“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工作理念,坚持依法打击涉企刑事犯罪与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并重,依法整治侵害民营企业的各类违法犯罪,并主动加强与工商联和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健全机制、协同发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检察力量。

今年7月28日,河源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市检察院召开。市检察院将着力强化检察机关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中的主导职责,在企业合规领域进一步落实公正司法要求,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守法合规经营,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绿色发展”直接关系着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是有利于子孙后代、千秋功业的大事,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我市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大预防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各类犯罪力度,为我市实现“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今年4月22日,市检察院与市河长办、市林长办共同签订《关于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服务保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我市检察机关以建立协作机制为契机,把服务保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紧密沟通协作,共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贡献力量。

2017年到2021年底,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307件514人,起诉403件672人;监督侦查机关立案18件。加大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力度,共办理该类案件244件,发出检察建议143份,督促修复、治理被损毁污染的林地、耕地、水域31477亩,处理生活垃圾、固体废物24554吨,挽回经济损失1.4亿余元。市检察院还主动与深圳、韶关、梅州、惠州及江西赣州等地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推动加强东江、新丰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区域保护。

践行为民初心 护航民生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领域问题,加大执法司法保障力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法为盾,保护少年的你。市检察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派出办案工作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到学校讲授法治课,深入推进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深化开展“预防关系未来——禁毒检察课堂”活动,用法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组织未成年人旁听毒品案件公诉庭审接受现场教育和警示教育,禁毒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课堂,线上线下同步宣讲等方式,积极拓展禁毒宣传网上课堂、学校课堂和社区课堂,教育青少年学生珍爱生命、坚决抵制毒品,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今年5月30日,市检察院袁威威检察官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河源市第二中学200名女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侵害法治课。此次防侵害法治课获得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我市检察机关注重将教育感化挽救贯穿办案始终,推行“代理家长”制度,推动建成5个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救助中心,并同步落实多元化救助措施。市检察院办理的黄某侵害未成年人案获评“广东省十大刑事抗诉优秀案例”,办理的周某辉救助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十大最温暖人心的司法救助案件”。创新开展毒品案件公诉庭审课堂,获评全省优秀普法项目、2018年度市“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一等奖。

做好公益诉讼,守护公共利益。我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红色革命资源保护”“森林资源领域”等专项活动为契机,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市检察院“加强公益诉讼助推公共卫生治理”项目荣获2020年度市“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一等奖。

201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30件,立案36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25份,提起公益诉讼61件;努力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行政机关采纳整改率达100%。今年6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贞琴率检查组到我市开展《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执法检查,高度肯定了我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弱势群体“撑腰”,传递司法温度。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法严厉打击涉农犯罪,加强对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保护,对涉案扶贫对象和陷入生活困难的被害人或近亲属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今年3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乡村振兴局以“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司法救助协作”为主题联合发布10个典型案例。其中,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河源市人民检察院、东源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办理的张某英、罗某飞国家司法救助案入选。在此案中,我市检察机关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展针对性综合帮扶,罗某飞的乡村茶园在得到全方位帮扶后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勤劳致富,被救助人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初,紫金县检察院举行全市首次集中式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和发放司法救助金活动,对5 户30人因刑事案件遭受伤害、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集中发放司法救助金共计35.4万元。

善于监督精准监督 守护公平正义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坚守客观公正立场,把法律监督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进一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能动检察,牢牢把握业务指标“风向标”作用,补短板、强弱项、树品牌、促提升,推动案件质量持续向好。今年1-9月,案件质量指标排名全省第四。

坚持协作共赢,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联系。主动与没有设检察院的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和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对接,开展“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系列活动,建立服务“三区”的“检察长和检察官专人联系机制”;在公安机关设立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现全覆盖,每周二员额检察官在公安局值班,登录警综系统,建立值班日志,对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进一步加强;健全少捕慎诉慎押配套机制,与公安、法院、司法联签《关于建立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工作机制的规定》;印发了《河源市检察机关降低审前羁押率工作指引》,全市刑事案件诉前羁押率降至目前32.5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稳步上升至85.71%,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我市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专项报告。

近5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监督立案94件、撤案24件,追加逮捕207人,追加起诉112人,追诉漏罪174人;依法审查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15246件,纠正违法和不当变更刑罚执行430人,监督纠正罪犯脱管漏管50人;依法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18件、执行监督案件142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或提请抗诉32件;受理审查行政诉讼监督案件33件,办理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157件。

强化改革创新驱动 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检察质效不断提升。牢牢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核心,制定完善检察官权责清单,组建以员额检察官为核心的新型办案组织,实现“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近5年来,全市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案件2717件。

全面完成人员分类管理、内设机构等改革任务,落实“捕诉一体”机制。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完善落实检察官业绩考评制度,新型检察权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倒逼刑事检察案件质量提升。

全市检察机关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导向,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不断深化思想淬炼、实践锤炼、专业训练,着力锻造“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检察队伍。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大力践行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官职业道德。

今年,市检察院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我市检察干警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深入开展“全员阅读·书香检察”读书学习交流、“践行能动检察·铸就工匠精神”业务分享、“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首届河源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暨刑事检察岗位练兵等活动37场次,队伍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据了解,近5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共有168个集体和592名干警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有7个集体和50名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维科等一批忠于职守、司法为民的先进典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今后的检察工作中,我市检察干警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