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勇立潮头破浪行 奋楫扬帆谱新章

——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2022-10-15 10:15:00 来源:河源日报

6a735614647dcf88489d2891ff8b3018_1015006_001_01_s.jpg

■5月31日,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河源市金融局、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源监管分局4家单位共同签署《关于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作备忘录》,合力搭建专业高效、有机衔接、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合作机制。

e3fb7cb4235b71d957b910cc1998b4b1_1015006_001_02_s.jpg

■6月27日上午,“我为党旗添光彩”河源法院英模事迹首场巡回报告会在市法院举行。

d8e0f2c0a2297ab2e2da43c8c8efc867_1015006_001_03_s.jpg

■6月28日至29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稼立到河源法院调研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站式建设、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

891b3528e90b95a2a5260d1b5da10dde_1015006_001_04_s.jpg

■2021年10月19日,市法院公开审理原告龙川县四都镇某经济合作社、朱某良不服河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一案。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发展护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不断谱写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全市法院大力推进“一庭一品”创建活动,推动人民法庭立足小舞台,展现大作为,党建引领型、基层创新型、调解优先型等法庭建设“河源样本”初具雏形。

点点滴滴换来处处芬芳。10年来,全市法院共有38个集体、78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优秀法院”紫金县法院、“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市法院审监庭、研究室,广东“最美人民法庭”灯塔人民法庭、“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陈剑锋、“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田伟恩、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黄莉、广东省“最美基层法官”黄远青等一批先进典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来,市法院明确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创先争优“三步走”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培根铸魂、保障护航、改革增效、固本强基、司法惠民、能力提升“六项工程”,奋力推进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组稿: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李振华 徐晓曦

深入推进平安河源建设 服务大局护航发展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工作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全市法院始终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10年来,全市法院审结刑事案件22029件,其中市法院审结刑事案件2715件,全力保障河源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打伞破网”,以高压态势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彭定钢、龚德恒、陈伟平等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受到严惩,加大“打财断血”力度,强化执行联动,用足执行措施,处置涉黑恶财产1.3亿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着眼堵塞社会管理漏洞,市法院发出司法建议161份,反馈率100%,关于健全青少年健康成长校园守护机制的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十佳司法建议”。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总结推广“五式”排查法,编制《老年人防诈骗十大案例》宣传手册,拍摄《法庭内外》防养老诈骗专题片,组织宣传活动31场次,发布报道推文106篇次,其中被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5篇次。全市法院审结养老诈骗案件5件5人,判处罚金13.3万元。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示范区”“排头兵”目标任务,紧扣市委“五大产业”“七大行动”工作部署,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司法新动能。10年来,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32673件,其中市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16492件。“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全市法院用实际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市法院坚持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指导全市法院综合运用环境保护禁止令、生态修复、惩罚性赔偿等措施,为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760件,助力追缴生态环境赔偿金8200余元,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恢复生态环境费用30多万元,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用法治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法院紧紧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有序推进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实质运行,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飞跃。其中,2020年度河源市收回债务所需成本为资产价值的3.37%,为全省最优水平。近5年来,市法院审查72宗破产申请案件,出清“僵尸企业”32家,先后盘活资产14亿余元、土地62万平方米、房产1700余套,协助追缴及实现地方税费收入超6亿元。河源市贝嘉利陶瓷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是市法院依托府院联动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成功引进战略投资人助力企业涅槃重生的一个缩影。

落实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61件。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合作备忘录》,依法保护深河产业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江东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司法应对,精准服务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发布《关于依法为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并联合市工商联出台《关于“支持疫情防控防治、保障企业复产复工”专项行动的意见》,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全力保障全市企业复产复工。围绕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出台《关于为河源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供司法服务的实施意见》,推出14条举措,支持灯塔盆地争创国家农高区,为河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工程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司法审判效能

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法院积极稳妥推进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不断提高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从夯基垒台,渐到集厚成势。  ——着力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市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经过严格选任标准和程序,全市现有员额法官145人。坚持“入额必办案”,2021年全市法官人均结案208件,比2016年增加66.8%。健全院庭长办案机制,2021年以来,院长、庭长带头办理案件24535件,占结案总数的64.4%。不断健全“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责任制,实行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法官办案责任终身制,落实有权必有责,失职要问责,建立健全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确立合议庭、法官办案主体地位,全市法院组建以法官为中心、以辅助人员为支撑的新型审判团队56个,案件审判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着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法庭调查的3项操作规程,努力以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审理的实体公正。落实庭审实质化,强化控辩平等对抗,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

——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为破解群众“立案难”困局,2015年5月以来,全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诉权。立案登记制改革顺民意、得民心,以当场立案为主体,以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协作立案等为支撑的立案新格局已经形成,老百姓告状不再难。

——深化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2016年7月1日以来,全市基层法院管辖的以县、区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和行政赔偿案件,统一由东源县法院集中管辖,消除群众对行政案件“不敢告”“告不赢”的疑虑。全面支持行政机关实施“放管服”改革,全市法院10年审结行政案件537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到目前的71.8%,老百姓“告官能见官”。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扩大参审范围,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通过网络进行随机抽选,推行大合议制等举措,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监督司法的作用。

多措推进司法为民 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要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由此,市法院推出了一项又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司法新举措,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全市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首接负责制,落实一次告知制度,实行“五心”服务承诺,努力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方便群众诉讼的“为民、文明、和谐”法院窗口,实现“马上办”“一次办”“集中办”。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有效解决群众异地诉讼难问题。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开展“一站式建设提升年”活动,大力推进最优窗口、服务承诺、智慧诉服、源头减纷、提速增效“五项行动”,推动一站式建设向基层、向社会、向网上、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利用数据赋能,全面推广“粤公正”等网上平台,全面应用跨境见证、网上调解、网上财产保全、网上委托鉴定、网上申请退费等电子诉讼,实现网上诉讼服务事务全覆盖。今年2月,市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诉前调解方式在线调结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件,该案从组织调解到作出调解书用时仅2天。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减轻当事人诉累。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两级法院全覆盖建立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单位51个,建立调解工作室30个、诉讼服务站59个、法官联络点85个,成立调解、速裁快审团队21个,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法委牵头、人大监督、社会团体、自治组织、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各职能部门各担其责、主动作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近3年来,全市法院累计诉前化解纠纷12284件。

用情用力保障民生,聚焦群众关切问题。2013年开始,市法院持续开展“百名法官进百村”活动,广大法官进农村、进工厂、进校园,将审判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前线,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造司法惠民一张网,指导基层法院试点设立7个网上巡回法庭,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加大司法救助力度,10年来,全市法院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2482.8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092万元。

保障胜诉权益迅速得以兑现,是维护法律权威,回应人民群众期望的重要一环。10年来,全市法院执结案件53003件,执行到位金额112.4亿元。2016年起,市法院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构建执行难综合治理格局,依托信息化创新执行管理,大力推行执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团队办案3项机制,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坚决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以优良成绩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考核验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以和解方式妥善执结社会关注的山东路桥公司与广州大广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得到省法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深化阳光司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依托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及时推送审判流程信息85646条,网上公开生效裁判文书35941份,庭审直播7198场。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律六进”普法宣传活动62场,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建设,累计推送各类报道4050篇,总阅读量621.94万,切实讲好法院好故事、弘扬法治正能量。持续办好《法庭内外》栏目,播出“以案说法”电视节目339期,在《河源日报》刊发报道和典型案例774例,弘扬法治正能量。

锻造法院铁军 打造忠诚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法院队伍“四化”建设,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以实际行动尽职履职、担当作为,建功新时代。

市法院坚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迅速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两个确立”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干警筑牢政治忠诚,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淬炼忠诚品质。市法院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去年以来,举办党组“第一议题”学习64次、党组书记上党课3次、党支部书记上党课64次,举办专题学习研讨会和宣讲报告会19场次,接受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员政治轮训81人次。

“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市法院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着眼专业化、职业化,制定《加强青年干部学习教育培养机制建设的意见》,加快解决员额法官老龄化、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去年以来,完善青年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统筹开展队伍政治能力、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训183场4382人次。成立2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创新开展“河法大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帮助青年干警扣好投身人民司法事业“第一粒扣子”。出台干警季度考核方案和岗位技能竞赛办法,每季度评出办案能手、司法辅助岗位能手、司法行政岗位能手各5名,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组织“我为党旗添光彩”英模事迹巡回宣讲和事迹宣传,选树两级法院6名一线英模代表,开展全市法院英模事迹巡回报告会7场次,引起社会广泛好评。加大激励关爱干警力度,持续开展“最美法官”“十佳干警”评选活动,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讲好英模故事、展现英模风采,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标兵法官”陈剑锋、“人民满意公务员”黄莉、“最美法官”田伟恩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广东平台等媒体推广宣传,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把弘扬英模精神与法院工作实践相结合,推动“星级党支部”创建,设立党员先锋岗30个,评选党员先锋干警26名,推动英模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让英模精神“活”起来。

回首过往,跋山涉水未停步;眺望征途,初心一如来时路。“责无旁贷”是奋斗路上最嘹亮的号角,全市法院人正为逐梦新征程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