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筑路修桥行致远 踔厉奋发谱新篇
■龙川一号公路。平整美观的农村公路将村庄如珍珠般串联起来,让村民们“出门有路、搭脚上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汕昆高速公路忠信互通立交俯瞰图。纵横交错、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网,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核心提示
时光雕刻出巨变。巨变,从交通开始。
摊开河源交通建设的蓝图,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一座座桥梁和隧道,穿山越岭、跨江而过,在大地上挺起脊梁;一座座车站,拔地而起、车水马龙,彰显着生机与活力;一趟趟列车,穿境而过、驶向远方,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紧抓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和“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着力破除旧有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用,推动交通运输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实践再创新、工作再落实,用心血和智慧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奏响了一曲曲大气磅礴的交通发展乐章。
●河源市公路通车里程17363公里,全省排名第五;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954公里,全省排名第十二。
●全市公路桥梁31.3万延米、4440座,全省排名第二。
●高速公路7条、712公里,全省排名第六,形成了“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四纵:河惠莞、粤赣、大广、武深高速公路,三横:汕昆、长深、汕湛高速公路)。
●普通国道和省道23条、2270公里,全省排名第四;农村公路里程达14381公里,全省排名第五。
党建引领聚合力 提质增效促发展
党的领导是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历史跨越的根本所在。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生机勃勃、坚强有力,才能在各种严峻形势面前,经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一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提高党建质量;深化党员精细化管理,设置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强化先锋意识;推动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以创建促党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一系列的“组合拳”,让党建成为助推交通事业发展的“新引擎”,引领着河源交通人播撒希望,满载荣誉,不断进取。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市交通运输局不断激发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锻造出一支生机勃勃、能征善战的党员干部队伍。在2019年河源“6·10”“6·12”特大洪涝灾害、2022年河源近50年最强“龙舟水”和台风“暹芭”造成的强降雨袭击期间,全市多处道路、桥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京九线、漳龙线相继出现险情,我市交通安全形势受到严峻考验。灾情就是命令,危难时刻,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迅速组织人员、调集机械和物资投入防汛抢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风雨过后,党员干部迅速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以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推动工作落实,创造了灾毁重建的“河源速度”,仅用15个月新紫金桥实现建成通车,仅2年时间69个重点灾毁重建项目基本完成。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昼夜坚守在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等各交通卡点,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盾牌,把疫情堵在防线以外,24小时不间断、无死角织密交通“防控网”,全力打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攻坚战。因表现突出,市交通运输局获评2020年度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执法党总支获评河源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党员干部中有1人获评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十大感动交通人物——最美抗疫奋斗者”和“河源市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全市抗疫先进个人。
重视党建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业务工作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编制交通运输规划,推动赣深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完成一批国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东江航道复航,全面完成4947辆重型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任务……“脚上有泥,心里才有底。”任务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引领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延伸到哪里,市交通运输局始终用好“党建+业务”的双擎驱动,为河源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织好立体交通网 大道通衢畅四方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向外借力,向内挖潜,在全市掀起一波又一波交通建设发展的热潮。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科学谋划和开拓进取下,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重大项目纳入实施计划,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579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5%,是前 10 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总投资的1.8 倍,交通运输投资为全市稳增长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路是铺下的碑,碑是立起来的路。秉承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宗旨,河源交通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加大力度补短板,只争朝夕抓落实,奋力跑出交通发展 “加速度”。经过十年的发展,河源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国道和省道干线公路为重要支撑,县乡公路为联络支线,南通珠三角、北联赣西南、东承粤东北,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回望十年间河源交通发展建设轨迹,每一个建设项目的落地,背后都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砥砺奋进、不忘初心。赣深高铁开启河源全新的发展时代,梅龙高铁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广河、深河、厦(汕)昆、赣广、河揭高铁及韶关经河源至汕尾铁路等一批铁路新通道陆续谋划,轨道交通的发展重新定义崛起的脉络;汕昆、武深、广龙高速公路等省内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形成“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大大缩短了河源往来各地的时空距离,畅通了经济发展主动脉;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7318公里,实现砂土路清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三级公路、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路目标,延伸的路网将村庄如珍珠般串联起来,村民们“出门有路、搭脚上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阡陌纵横里书写着交通人为民富民的深情。
交通之美,不仅在于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更在于每一个奋斗在交通运输岗位上的工作者。凭借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河源交通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奇迹,给河源大地带来了沧桑巨变。
聚焦民需办实事 牢记使命惠民生
市区龙光城居民日益增多,但是却缺少相对应的公交站点及线路,出行非常不便。市交通运输局迅速行动,会同相关部门、公交企业并邀请群众代表到现场勘察调研,综合考虑出行安全、出行便利、小区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现场确定了公交站点的具体位置,快速完成了龙光城便捷停靠站建设,安排了105路和108路公交车停靠。“增设了公交车临时上落点后,我们出门方便多了,感谢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解决了我们‘坐车难’问题。”今年8月1日,在龙光城临时上落点等到公交车的居民张阿姨终于告别“无车可走”的窘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胸怀民生,彰显交通担当。上述案例是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小小缩影。10年间,河源交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扛起为民担当,以大地为纸、道路为笔,勾画出脱贫致富、富民强市的壮美画卷,在实干实为中兑现“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10年来,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全力推动下,我市客运总体稳步增长,多层次客运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际客运、城区公交及城乡客运不断优化完善,全市95个乡镇1251个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货运物流降本增效加快。交通运输业的质地是“坚硬”的,它的每一次进步都要“靠数字说话”,交通运输业的内涵又是“柔软”的,它的每一点进步都关系着万千百姓的出行质量,文明规范服务收获的每一份温馨与感动,都见证着行业“软实力”的提升。一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还致力于开发“互联网+”便捷交通、智慧物流服务,推动快递+电商、快递+制造业等跨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启用河源综合交通运输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大幅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市民出行“智能化”。
同时,市交通运输局把运输服务能力提升放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10年来,我市城市、乡村公交加快发展,全市公交车电动化率达到96.6%;货运物流提质增效,开通河源至广州港、河源至四川货运专列,推动深圳盐田国际在河源市挂牌成立内陆港,实现河源内陆港建设“零”的突破;镇级快递实现全覆盖,行政村通邮率达100%、快递服务通达率达85.53%,货运基础设施扎实推进。
从“走得了”向“走得舒心、顺心、称心、省心、安心”转变,河源交通人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百姓、服务民生,让群众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幸福路”上。
蹄疾步稳开新局 擘画交通新蓝图
今年8月16日,《河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总投资764.36亿元,全力推进122项(类)交通运输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内畅外达、高效便捷、方式协调、安全可靠的区域交通大格局,基本形成全域全面“融湾”“融深”的“水陆空铁”高效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河源“12131”交通圈,努力建成大湾区外围物流基地,为粤东北交通门户枢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大力促进河源“融湾”“融深”发展,有力支撑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
《规划》提出,要全面完善“融湾”“融深”通道,进一步夯实内部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打造多方式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积极打造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以机场、高铁站场、公路客运站为节点,构建“快进快出”旅游交通网络,依托旅游公路主线、旅游公路连接线和旅游公路支线三个层次的旅游公路网络,完善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内循环交通网络;完善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网络布局,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邮政基础设施,构建邮件处理中心、邮政局(所)、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点和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村邮站)组成的三级邮政服务网,强化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先进适用智慧交通,促进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提升交通应急保障能力与行业治理效能。
面对全新的命题和挑战,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龙寻高速公路、梅龙高铁、205国道东移、长深高速公路河源热水至惠州平南段改扩建工程河源段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建成通车;加快河紫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建设,造福沿线人民群众,推动海陆丰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做好交通行业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提前规划广河高铁等项目的线位,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廊道;做好项目谋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计划,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模式、拓宽市县两级筹资渠道,做强做大投融资平台,落实资金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黄晓明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