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市国资系统:筑牢国企“根”“魂” 扛起国资国企责任担当

2021-07-21 09:47:00 来源:河源日报

■6月25日,我市首批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交车上线运行,成为市区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4月5日,市交投公司下属建材公司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正式投产。

■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经过帮扶,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精品村。 冯晓铭 摄

■市国资委机关党员“七一”重温入党誓词。

■4月7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志才(左一)率队到市水投公司重点项目——市污水处理厂临时扩容项目施工现场调研指导工作。

■4月30日,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冯永康率队到深河花园施工现场调研。

■市民服务中心(盛源大厦)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核心提示

初心引领航向,使命呼唤担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市国资系统坚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国企改革、民生实事、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卫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国资国企贡献,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发展到今天,市国资系统共有党组织45个,党员682人,“红色基因”一脉相传。

“在河源市属国有企业服务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和党员起到了战斗堡垒和先锋作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陈志才说。去年以来,市国资委党委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的思想意识,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要求,围绕市委“1+1+9”工作部署和国资委“1+5+N”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筑牢国企党建根基,全系统上下大力营造“我是国企人,我要勇担当”的浓厚氛围,让党旗在国企一线高高飘扬,为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措施篇

深入实施政治建设“领航工程” 全面提升引领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市国资委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每次党委会第一个议题都确定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系统上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据统计,2020年以来,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2个,第一议题学习38个,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到国资系统开展理论宣讲8次,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到企业上党课12场次。

市国资委机关和6家直管企业均增设党群工作部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将党组织的领导贯穿于公司治理的各层次,全面落实国企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对重大问题前置研究讨论等要求,真正体现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

深入实施理论武装“灵魂工程” 全面提升凝聚力

近年来,市国资委党委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主题教育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的开展,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原文、读原著,学“四史”,守初心,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其中《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效破局》获党建调研课题成果评选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党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国资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各级党组织积极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网络课堂、中心组、研讨班、读书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课、组织线下革命传统教育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深入实施基层组织“堡垒工程” 全面提升组织力

2019年11月,河源国资综合楼党群服务中心完工。这个集展厅、会议、学习、交谈等功能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俨然成为国企党员职工的学习之家。

在河源国资综合楼党群服务中心,经常能看到市属国企党支部的党员结伴前来学习党史知识,或沿着楼体墙面拾级而上,体验中国共产党一步一个脚印,历经艰辛坎坷,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过程;或站立在核心展示区的大型火炬旁,感受“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强大力量;或领略国资国企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文明创建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的风采;或在党建书苑区翻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习党的各类文献,与身边的同志分享感悟……

近年来,市国资委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等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立足国资国企实情,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服务国企改革发展稳定为主线,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持续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和国企党建30项重点任务、77项具体措施有效落实。2019年,市粤运绿都公交公司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在市国资系统推广“一企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粤运绿都公司党支部“坚持党建领航、打造市民满意公交”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市首届基层党建示范品牌,被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担当企业”;2021年,粤运绿都公司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国资公司党委、市城投公司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深入实施干部人才“活力工程” 全面提升驱动力

人才兴则国企强。市国资委党委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为市属国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推行选人用人新机制,2019年通过采取社招和校招的形式招聘21名优秀人才充实到企业人才队伍中,引进深圳国资系统3名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到我市国企高层挂职,为国有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参加省、市“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均获二等奖;发动12家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加快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修订《河源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党员先锋队带领下,在“6·10”“6·12”抗洪抢险救灾复产活动中,市国资委民兵队伍被评为“先进集体”,7名党员被评为“先进个人”;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近三年来,全系统累计捐款436万元;开展“党员先锋岗”“十佳公交司机”“最美公交司机”以及“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改革创新发展、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于创先争优等方面的先进典型。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388名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各企业和党员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为442家工业企业、个体户减免租金约1040万元,市属36家企业如期正常复工复产,复工率达100%。

深入实施从严治党“清风工程” 全面提升自律力

坚持真管真严,常打党风廉政建设“预防针”,为国资国企健康稳定发展营造了公正、廉洁、高效、有序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方面,与各监管企业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挂点督导制度、报告党建工作制度、述职评议制度、党建考核制度等,全面落实国企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对重大问题前置研究讨论等要求。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深入实施国企党建“融合工程” 全面提升发展力

在高质量党建工作的统领下,市国资委紧紧围绕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进资源整合与企业重组,到目前“5+3”板块整合重组基本形成。自此,市属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实现了由“求生存”到“谋发展”的根本转变,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这“5+3”板块分别为: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水务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市市场物业经营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市高新区、市江东新区、灯塔盆地区属企业,全力保障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据了解,2020年以来,市国资委共谋划布局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约108亿元。其中,市污水处理厂临时扩容工程已完工;市民服务中心(盛源大厦)、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深河花园、粤赣高速公路顺天互通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市热力发电厂、广技师人才房、市区智能停车、学府大桥等5个项目力争今年开工建设;355国道沿线综合开发、市污水处理厂南移迁建等2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省属国有企业项目合作,市国资委还专门成立7个工作专班主动对接、积极洽谈,促进市属国资国企可持续、借力快速健康发展。其中,市国资公司拟与中国农批、省供销集团合作运营市农批中心;拟与省广晟公司合作开发矿产资源;拟与省旅控集团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将我市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市城投公司与省广晟公司下属子公司广东华建公司签订了“河源市5G智慧灯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市交投公司与省建工集团合资成立了广东建工广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正进行市政、房建双一级资质收购分立,积极开拓市场业务。市水投公司拟与粤海水务开展全方位的水务项目合作。

■相关链接

“千企兴千村”: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

4月26日,市城投公司“千企兴千村”结对帮扶和平县东水镇中心村的首个项目——河道整治工程举行竣工仪式。项目河堤长160米,总投资68.3万元。整治后,原本狭窄不畅、杂草丛生的河道变得开阔顺畅,容易塌方的两岸建了新的砌石河堤,还加装了仿木护栏,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长廊。

千企兴千村,村村换新颜。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河源市推进“千企兴千村”行动工作要求,市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属国有企业村企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派出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1名,驻村党建指导员3名,并制定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号召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工作。

2020年,市国资委共组织动员12家市属国有企业采取“一企一村”的形式,对相关行政村进行帮扶,含源城1个、东源4个、和平3个、紫金3个、江东新区1个,累计投入224.7万元,帮扶项目内容涉及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帮扶脱贫等,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据了解,在“千企兴千村”行动中,除市城投公司外,市国资公司投入29.8万元,用于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新永小组自然村道路灯安装工程;高新区润业公司投入27.77万元,用于东源县曾田镇曾田村路灯安装工程;市农批中心投入20万元,用于东源县灯塔镇犁园村路灯安装工程;市城乡公司投入15万元,用于东源县曾田镇梅花村新建道路、拓宽道路等。

精准帮扶:

昔日贫困村变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精品村

夏日的傍晚,走在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东江河畔的长堤上,清风轻拂人脸,金黄的稻田和清澈的东江水相互映衬着,入目皆美景,还有声声的夏日鸣虫入耳,让人心旷神怡。

谁又能想到,在201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经过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市国资委3家单位多年的帮扶,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精品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长洲村是革命老区村、油茶之乡,位于东江河中上游,村庄枕东江河而居,背山面水。户籍人口408户1297人,常住人口300人左右,是典型的留守山村。2016年以来,市国资委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精准施策,累计筹集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600多万元(帮扶单位约60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市国资委筹集扶贫资金约176万元,帮助长洲村提升“颜值”,修建了村级道路、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和公共卫生站等。在持续实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切实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2019年底,长洲村的28户85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顺利通过市、县相对贫困村的退出验收。2020年,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4万元,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面完成。长洲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洲村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河源市精神文明村等先进单位。全村先后培养出市人大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把暖心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线路调整后,出行方便多了。”日前,在东源县东江中学公交站,市粤运公司党员们正在引导回家的学生有序乘车,并向乘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接受帮助的学生邱伟对市粤运公司近期所做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国资系统坚持立足“五个聚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学史力行真正落实到办实事、开新局上。

聚焦国企改革发展办实事。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找准服务生产经营、联系职工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基层企业党建创新,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以改革发展的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聚焦重点项目工程办实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体优势,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模式,解决重大项目设施项目资金缺口,全力推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学府大桥、市民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08.50亿元。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等突出领域,组织动员12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千企兴千村”工作,采取“一企一村”的形式对12个行政村进行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4.7万元。

聚焦群众切身利益办实事。市粤运公司下属各客运单位开展助力学校“研学”平安出行活动,出动客运车辆800辆次,为市、县区50多所中小学校4万多名师生提供“研学”后勤运输保障服务。绿都公交公司在蝴蝶岭工业园规划建设公交首末站,开通(延伸)和调整6条新公交线路,方便了园区务工人员乘车,提高了公交线路通达率和覆盖面。高考期间,市粤运公司所属绿都公交公司和龙川公交分公司派出50辆公交车为2200多名高考考生提供免费、暖心的公交出行服务。

聚焦创文巩卫办实事。充分发挥国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农贸市场、公交、客运环境卫生保洁志愿服务活动。各企业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对周边卫生死角、下水道、绿化带、牛皮癣等进行了清理。城投公司开展“三供一业”改造项目职工家属区集中清理行动,根治小区“脏乱差”现象,解决业主“急难愁盼”问题。农批中心开展三鸟市场服务提升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粤运公司开展“下一线、保安全、促生产、提服务”活动,志愿协助做好市区公交运输高峰期公交站点秩序维护工作。

■统筹:钟坤城 刘伟锋 陈博

■组稿:本报记者 彭冲

■供图:市国资系统(署名除外)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