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茶协组织、强村公司运营
全市首个茶青交易中心开门迎客

■紫金县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内,茶青散发出阵阵清香,吸引了众多茶企询价购买。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本报讯 记者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昨日,紫金县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开门迎客。
这是全市首个以“政府主导、茶协组织、强村公司运营”模式打造的茶青交易中心。作为紫金县茶叶交易流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该中心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有茶青展示、茶青交易洽谈、茶青农残检测室、过秤计量等功能区域,通过规范化运营管理,为紫金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更让茶农的“小绿叶”有了变成“黄金叶”的稳定新路径。
破解产销困局
助力茶产业全链条发展
茶产业是紫金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位于东南部的龙窝镇,是紫金茶业主产区。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过3.55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42%,茶叶总产值5.25亿元,还拥有73处茶叶加工生产线,茶叶已成为当地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农户销路窄,很多农民只能将茶青供给茶企,议价能力相对较弱。”龙窝镇负责人介绍,镇上茶叶种植散户有1527户,仅在彭坊村就有612户。龙窝镇茶叶协会曾对茶农、茶商做过调查,茶商普遍反映收购渠道不稳定,茶农则深受茶青价格不透明、缺乏专业质量检测等问题困扰,不仅制约了茶农收入的提升,也影响了茶企的采购效率。
龙窝镇政府了解到制约当地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问题所在,认为建设茶青交易中心迫在眉睫。在各方推动下,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农户种植实际问题,促进龙窝镇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前期,龙窝镇向300多户茶农、20多户茶企宣传发动参与茶青交易活动,最终有100余户农户、10余家茶企表达了参与意愿。彭坊村茶农黄碧霞对茶青交易中心的成立大加赞许,她说:“有了这个交易中心,采完茶可以及时来这里售卖,收益有保障,种茶更有信心了。”
开市首日成交禾黄茶
茶青超过1500公斤
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采取“政府主导、茶协组织、强村公司运营”的创新模式,由龙窝镇茶叶协会负责对售卖茶青的茶农信息进行审核,对接联系茶企,明确茶青需求。龙窝镇富镇强村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提供茶青售前、售后等服务,确保价格清晰,让茶农卖得明白,也让采购商买得放心。
对于采购商而言,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的成立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昨日上午11时许,在交易中心内逛了一圈的张建中收获颇丰,当场付了一笔定金,订购彭坊村茶农黄汝增采摘的20多斤禾黄茶茶青。“茶青交易中心规范化经营,茶农集中,可以帮助茶企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让他们收到更多好茶。”龙窝镇富镇强村公司负责人马建君说,龙窝产的茶青品质好,炒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据统计,开市首日,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成交禾黄茶茶青超过1500公斤。
助力打造紫金蝉茶
百亿产业集群
龙窝镇茶青交易中心的屏幕上,全方位、全过程记录着现场的每一次交易。在铺开的茶青上,放有一块牌子,明确标注了产地、价格等信息。每成交一笔,富镇强村公司工作人员就敲一次锣,现场“当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茶青交易中心是破解茶农卖茶难、茶企收茶难的关键抓手,通过统一标准、集中交易、公开议价,将推动茶产业从‘卖原料’向‘卖品牌’升级。”开业仪式上,紫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紫金县完善茶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更是落实《紫金蝉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将有效推动茶青交易规范化,助力打造紫金蝉茶百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立茶、质量兴茶、品牌强茶”的发展道路。凭借紫金蝉茶蜜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独特风味,紫金先后荣获中国蝉茶之乡、广东生态茶园区域品牌县、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字号”“粤字号”称号,品牌价值突破35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