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田园好风光 乡村如画境

连平县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5-10-15 10:40:29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干净整洁的忠信镇水滣村。连平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县159个村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连平县以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参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目前,全县159个村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146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并成功打造31个特色精品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治理成效显著。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图:本报记者 林科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全县159个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如何打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

对于村庄清洁行动的成效,忠信镇水滣村村民的感受最为真切:“现在村里到处干干净净,很多乡亲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住着舒心。”每天清晨,都有村民沿休闲步道漫步,享受村庄蝶变后的清新环境。

水滣村是连平县忠信镇最大的村之一,全村总人口4900人,总户数998户。乡村面貌的提升,离不开村“两委”干部的先行示范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参与。去年10月,水滣村作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对主干道沿线农房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规范布局“四小园”,并融入特色墙绘元素,整体提升村庄颜值。

工作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村里的干部坦言:“刚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大多持观望态度。”面对阻力,村“两委”干部坚持白天入户讲解政策、晚上集中优化方案,一户一户地走访,逐一沟通改造细节。为打消群众顾虑,党员干部率先改造自家房屋,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带动群众。村民看到成效后,态度从“等等看”转为“主动干”,纷纷询问改造安排,甚至全家动手拆除铁皮棚、美化庭院。

同时,水滣村建成标准化公厕6个、垃圾中转站1个,配备垃圾运输车4辆,实现家家户户配发垃圾桶,并安排10名保洁员与3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日常维护,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公厕干净整洁。截至目前,水滣村已完成沿线外立面改造提升120户,围墙改造80处,累计拆除危旧泥砖房约3000平方米,拆除铁皮棚163处,清理沟渠10公里,“三线”整治全面完成。

水滣村的蝶变是连平县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连平县聚焦“六清三绿一改”(清垃圾、清污水、清搭建、清杂物、清张贴、清公厕,绿村庄、绿庭院、绿四旁,改习惯)重点工作,持续开展“三清三拆”扫尾工作,累计拆除各类危旧弃用泥砖房5461栋,清拆面积约32.41万平方米,完成农房微改造213户;全县共建立垃圾收集点2492个,配备保洁员640人,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理。完成145个村民小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建生活污水管网共约182公里、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点295座,治理率达76.89%。

如今,连平县159个村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146个村成功创建美丽宜居村,31个村建成特色精品村,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环境美”到“发展美” 乡村绿化点亮宜居生活

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季常绿、处处皆景,是广大村民的共同期盼,也是连平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清晰路径。

绣缎镇金溪村是这一实践的生动样板。该村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四旁五边”等空间,种植西施柚苗一万多株。绿植遍地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激发了村民主动清理杂草、打理庭院的积极性,既减轻了村级保洁负担,也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去年,金溪村首批3000余斤西施柚成功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全部收成后年产值突破300万元,既实现了见缝插绿美化乡村,又让每户村民年均增收约3000元。

金溪村的成功经验正在全镇推广。今年以来,该镇整合各村零碎地块,种植苗木1.8万余株,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增绿化苗木1.7万余株,精心打造“榕树长廊”“榕树公园”,推动美丽圩镇与绿美乡村融合建设,逐步形成“满眼皆绿意,处处是风景”的镇村新貌。

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过程中,连平县坚持“美观+实用”相结合,鼓励各村灵活利用边角地、闲置宅基地等空间,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的原则,引导农户种植鹰嘴蜜桃、西施柚等经济林木,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绿美生态小板块,实现生态效益与实用价值统一。截至目前,全县13个镇866个村民小组已累计建成各类绿美生态小板块11781个。“推窗见绿、出门即景、伸手摘果”正逐步成为连平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写照。

从“一时美”到“一直美”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在人人参与,贵在长期保持。如何推动村庄清洁从“一时美”迈向“一直美”?连平县围绕“做什么、怎么做、靠谁做”,逐步构建起经费保障、人员管理和共建共治共享三大机制。

在连平县各乡村,“积分超市”已成为最聚人气的地方。元善镇新龙村村民每到积分兑换日,便手持积分前来兑换卷纸、洗洁精等日常用品。“每天除了打扫房前屋后,我还主动清理一些公共区域,既为村里出份力,又能攒积分换东西,一举两得。”一村民笑着说道。

为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龙村制定《“家园之星”评比积分制》,通过对每户家庭房前屋后整洁度、家禽圈养及对村庄清洁行动的参与度进行综合评分,授予得分最高的五户家庭“家园之星”文明户称号,村民得到积分后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营造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小积分’带来了乡村治理大提升,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多了,乱扔乱放、乱搭乱建的少了;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多了,铺张浪费、好逸恶劳的少了。”该村党支部书记赖永强说。

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中,连平县坚持村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比如,通过鼓励各村将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维护村庄环境等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对主动参与垃圾清理的群众给予实物奖励,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同时,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全民共治意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

在夯实群众基础的同时,连平坚持建管并重,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当地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入户讲解等,大力宣传村庄清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成果,展示“前后变化”的对比图,让抽象标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持续推动村庄清洁长效化,出台了《连平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意见》《连平县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推动村庄清洁常态长效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持续落实资金保障,出台了《连平县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奖补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2024年县财政配套农村生活垃圾保洁经费补助1288万元,全县145个村民小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投入资金达8443万元,安排2000余万元用于开展全域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和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奖补工作。

    上一篇:反洗钱课程走进高校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