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村晚”点亮东源乡村夜
■非遗圩市现场人头攒动
■村民农耕T台走秀
前晚,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精彩上演。本地村民自编自演节目,红色家书动情演绎,非遗文创集中亮相,苏家围分会场沉浸式呈现宋韵客风。一场以农民为主角、文化为纽带的乡村盛宴,生动展现新时代农村新风貌,用文艺力量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绘就一幅乡愁浓郁、活力迸发的美丽乡村画卷。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
身边的“村晚”引乡亲共鸣
在晚会现场,许多表演者是下屯村村民,阮利政就是其中之一。他分享了他和3名村民共同创作并出演的小品《家乡的那些事》背后的故事。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历时两个多月反复打磨排练,不计报酬、全情投入,力求在舞台上呈现最真实动人的乡村图景。
《家乡的那些事》聚焦下屯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以村民视角讲述身边故事,内容涵盖村庄美景、特色美食与生活新貌,取材于真实案例,凝聚集体智慧。阮利政说:“能在家乡的舞台上为父老乡亲表演,我感到无比喜悦与自豪。”
“看到表演的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乡亲,非常自豪。”当晚,下屯村村民阮小红全程拿着手机录制。她说,熟悉的面孔在舞台上开心自信地表演,让她备受鼓舞,她计划下次参加活动 。
红色家书照初心
精神火种代代传
“那封信我太熟了,就像已经在心里背过千百遍。”晚会现场,阮啸仙的曾孙阮士君牵着7岁的儿子,眼眶微红。
舞台灯光下,情景剧《一封家书》把观众带回1933年的上海:油灯摇曳,阮啸仙伏案疾书。阮士君说,那一刻,他仿佛看见从未谋面的曾祖父就坐在自己对面。
阮啸仙,中共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35年牺牲时他年仅37岁,留给后人的除了一段段党史记载,只剩这封家书。阮乃纲强忍悲痛,悄悄将父亲写给自己的信珍藏起来。解放后,阮乃纲把这封珍贵的家书捐献给了档案馆。阮士君说:“它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家一代代发芽。”
如今,阮士君也从事审计相关工作。由于工作原因,阮士君和家人聚少离多,但还是会时常带孩子回到下屯村,探寻曾祖父阮啸仙的红色足迹。“每次回下屯,都能感受到新变化,今晚的节目尤其让我感动。”阮士君说。
苏家围分会场
带来别样文化体验
作为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广东东源·义合下屯)的分会场,位于东源县义合镇的苏家围·东江画廊旅游景区(下称苏家围景区)经过景观升级,化身为宋韵风情体验地。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每天推出“宋风雅集”系列主题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苏氏文化和客家传统文化。
苏家围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游客旅行体验,该景区结合本次“四季村晚”活动特地进行景观提升,以宋朝文化体验为特色,引进非遗表演等特色节目,策划推出宋朝集市、怀旧音乐派对、迎亲桥览景、诗词闯关、擂茶雅集、竹林亲子捉泥鳅、渔舟唱晚等系列文娱活动。
“就近体验传统文化,对孩子来说很有意义。”市民刘女士积极报名参加分会场古村巡游活动,现场灯影摇波、笛声穿巷,节日氛围浓厚,令她印象深刻。
统筹:刘昕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刘昕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欧阳柳 林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