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电信诈骗花样多?用法律对症下药

2025-09-17 10:34:07 来源:河源日报

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当前影响群众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从 “刷单返利”的甜蜜陷阱,到“冒充公检法”的权威施压,再到“虚假贷款”的紧急诱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让不少人防不胜防。为了从法律层面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火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应运而生,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为此,广东达伦(河源)律师事务所李彦红律师为我们进行相关普法。

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李律师:该法律的核心目的是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骗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编造虚假信息骗取钱财,小到个人积蓄被骗,大到企业资金受损,甚至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这部法律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相关行为,从源头和各环节打击诈骗行为,为公众财产安全筑起“防护墙”。

记者:这部法律适用于哪些场景和主体?

李律师:其适用范围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或者为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也适用本法。适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

记者:个人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有哪些法律义务?

李律师:个人需履行多项义务,首先不得出租、出借、出售本人的银行卡、电话卡、社交账号、支付账户等,这些都是骗子实施诈骗的常用“工具”;其次,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分子获取目标信息的“帮凶”;再者,接到电信网络诈骗信息或疑似诈骗电话、短信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不得协助他人转移诈骗资金。(梁昕)

    上一篇:“商转公”最高可贷70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