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多彩实践“暑”不尽

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主题活动

2025-08-07 09:53:4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梁驱远

近日,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优势,联合广东多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紧扣“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活动。青年学子以“百千万工程”为实践坐标,执青春之笔,用扎实的行动力与蓬勃的创造力,在广袤乡野间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暑期实践画卷。

青春智助农

数字赋能产业兴

联合企业和电商平台开展助农直播,开展公益科普绘美义教课程,在村头巷尾普及“反诈骗”“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仲夏时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溯高思兴”突击队来到源城区源南镇,聚焦高校所能和地方所需,开展了系列活动。

在专项实践类活动中,突击队队员聚焦本地农业数字化短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鹰嘴蜜桃、五指毛桃等特色农产品,联合河源金源绿色生命有限公司、深河E家平台,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火热的助农直播,助力河源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在介绍产品特点的同时,还用心用情讲述当地乡村故事,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与市场吸引力。

“通过实践下乡活动来度过暑假,我觉得特别有意义。除了开展助农直播,我们还围绕人文、产业、生态等方面制作宣传影片,借助数字化技术规划了乡村旅游线路,以此提升源南镇对外展示能力与品牌形象,为当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溯高思兴”突击队队长王成浩表示。

在和平县贝墩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助农实践同样热火朝天。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和茶智汇”社会实践团队到贝墩镇智慧茶园,实地考察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AI虫情监测设备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同时,该团队还通过走访茶农、企业负责人,收集智慧茶园使用体验和技术接受度等一手数据,为后续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并围绕数据可视化、系统优化、农民培训,提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带等建议。

“依托专业优势,团队完成了多项帮扶成果,比如融合青州元素,创作区域统一品牌标识,设计制作宣传手册等,这些成果陆续落地实施之后,将有效提升当地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参与行动的老师表示。

携手护文脉

非遗焕彩文化兴

日前,广州工商学院青萌“追龙”突击队走进东源县上莞镇,接连寻访革命烈士陵园、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等遗迹,在学习弘扬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发掘上莞红色文旅经济发展活力。不仅如此,突击队还与香火龙传承人陈理戈进行了深度对话,深刻感悟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内涵和新轮村民对这一民俗活动赋予的深情。

“今年初,我们团队就来到上莞镇,为制作‘追龙’古色宣传片及‘追龙’IP设计收集素材。除了完善素材外,我们还联合上莞镇政府挂牌成立了‘广州工商学院·东源县上莞镇工作站’,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带队老师郑文凤介绍,在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突击队还围绕文化产品创意、研发深加工产品等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从文化创意的“输出者”到文化空间的“守护者”,突击队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延伸。日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中德机器人学院“翼展乡村 智飞助农”实践团来到龙川县丰稔镇黄岭村,围绕古村落保护活化与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内容,运用高精度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对核心古建筑群、地标景点等进行毫米级数据采集。通过生成厘米级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团队精准掌握了该村空间数据,为分析建筑结构隐患、制定“修旧如旧”等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团精准对接黄岭村需求,不仅制定了古村落保护活化方案,还结合地标性建筑三维建模设计了文创产品,促进了我们特色文化的科技传承。希望他们以后常来这里,继续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丰稔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我市景区涉水项目临时关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