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打卡点到绿色银行
龙川县登云镇天云村以“绿”为笔书写乡村蝶变
■本报记者 杨宝如 陈小玲 殷鑫 ■通讯员 黄明敏 郑小红
龙川县登云镇天云村,这个集自然禀赋、人文底蕴与发展活力于一体的乡村,曾两度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如今正以“绿”为笔书写乡村蝶变。
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天云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打造生态“绿”发展,深耕绿色美丽乡村建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推动环境持续提档升级,绘就“村新、景美、业兴”的新画卷,其绿美生态广东建设成效日前获全省通报表扬。
古树清溪引客来
步入天云村樟坑,两棵600余年的“夫妻榕”古树绿荫如盖,矗立小溪流两岸,宛如村庄的守护者。在精心管护下,古树与脚下清澈的溪流相映成趣,成为吸引四方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溪水中孩童嬉戏,亭台里老人闲话,欢声笑语回荡山谷,构成夏日清凉图景。“这里很凉爽,溪水清澈。”来自龙川县义都镇的刘女士和家人正享受着这份古树溪水带来的惬意。
昔日荒芜的河岸,如今已蝶变为诗意长廊。天云村着力打造鹤市河滨水景观带,以“十里云河映晚霞”为主题,入口节点精心造景,新老树木融合形成生态通廊;西岸绵延的紫花风铃木,春日化作“紫云花海”,柔化驳岸,营造优美亲水空间。连接村落的205国道(天云段)示范带,香樟、宫粉紫荆等错落有致,形成四季皆景的“绿荫花廊”。天云村党委书记黄玉军介绍,今年重点在鹤市河两岸规模种植大规格木棉、桂花、沉香等,打造亮丽滨河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全村已完成6000余株苗木栽种。
“村里环境大变样了,道路、卫生、水质都很好。”84岁村民黄兆根的笑容,是对村里变化的肯定。今后,天云村将持续美化家园,规划森林公园,增设活动空间,为发展乡村旅游、留住诗意乡愁而笃行不怠。
田野里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天云村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
在“夫妻榕”古树不远处,百亩甘薯基地绿意盎然。黄玉军介绍,目前,全村甘薯种植面积300多亩,核心基地采用脱毒高产的“西瓜红”种苗,亩产比普通品种提高15%至20%。此外,该村还推行红薯与水稻轮作模式,确保土地高效利用。
甘薯基地是村民增收的“金钥匙”,甘薯苗采摘按条计酬,村民日均收入在200元至300元之间;高峰期带动本村及周边140余人就业,新鲜甘薯苗销往湛江等地。
天云村的生态产业版图不止于田间。今年,村里试种的50亩格桑花绚烂绽放,为乡村旅游再添亮色。这得益于村自筹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单位等资金支持,助力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