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供电局致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逐绿向新赋能河源高质量发展

2025-07-08 11:53:32 来源:河源日报

■得益于稳定的电力供应,华润怡宝河源生产基地顺利建设运营。

■稳定的电力保障助力东源县柳城镇建设省内规模最大的无人农场

■500千伏碧山变电站项目

在市政府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后,近来,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下称河源供电局)接连与各县区政府(管委会)签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重点电网工程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用电营商环境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实现携手共进、互利共赢。

2021—2024年,河源供电局以智能电网建设为核心,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通过500千伏碧山变电站等重大工程投运,累计完成电力固定资产投资80.44亿元,为区域发展提供稳定电力保障。今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河源供电局持续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以生态优先和数字赋能为导向,重点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未来,河源供电局将进一步完善政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安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体系,谱写电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电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新格局

在河源的青山绿水间,银线如灵动的丝带穿梭云端,一座座变电站似璀璨明珠点亮城乡。河源供电人在这片华南重要生态涵养地上,以绿色电网为弦、智慧服务为谱,奏响光耀槎城的电力华章。

近年来,河源供电局交出亮眼成绩单。据统计,2021—202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44亿元,建成35千伏及以上项目40个,投产17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含开关站)。500千伏凤安(碧山)输变电工程、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220千伏万绿湖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接连落成,不仅保障了赣深高铁牵引站、河源德润钢铁等大项目大用户用电,还为水产业园、江东新区发展等注入强劲动能。

以500千伏凤安(碧山)输变电工程为例,作为国家能源局2024年新能源配套重点项目,其投运后有力保障新能源电力接入消纳,既满足地区用电增长需求,又加速河源绿色崛起,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赋能。

匠心铸就品质标杆。220千伏江面变电站斩获安装工程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安装之星”,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摘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220千伏万绿湖变电站获评“2024年度中国电力中小型优质工程”,彰显出河源供电局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截至今年6月,河源电网最高供电负荷达252.7万千瓦。2021年以来供电负荷增长29.6%;供电量从2020年的99.38亿千瓦时攀升至2024年的134亿千瓦时,4年多时间增长率达34.8%。从电网优化、地方产业发展前线到绿色低碳转型,河源供电局构建起“双核三环四链”坚强架构——依托500千伏碧山站与上寨站形成核心枢纽,实现市域220千伏双环网及县域110千伏环网全覆盖,为河源电网织密保障网、拓宽新通道。

技术创新驱动运维变革。智能巡检无人机掠过崇山峻岭,配网自愈系统实时守护电流安全,电鸿“天眼”精准捕捉线路隐患……随着前沿技术深度应用,河源中压线路故障率首次降至“3”以内,近3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压)下降17.83%,低至3.04小时/户,供电可靠性超99.95%,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为城乡发展与民生用电筑牢坚实电力屏障。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新能源装机实现快速增长

近期,南方电网公司发布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验收结果,龙川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近零碳示范区(下称近零碳示范区)建设以“优秀”等次的成绩通过验收。

零碳示范项目建设,是南方电网公司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管理和模式创新,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捕获与封存(CCUS)、碳汇抵消等方式,中和无法避免的碳排放,最终实现项目整体“零碳”。

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河源供电局致力于绿色能源推广,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技术路径和实施模式,通过电能替代、电网升级、光伏应用等手段,打造南方电网绿色平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乡村能源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3600兆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1500兆瓦,分布式光伏较2022年增长10倍,最高负荷2516.22兆瓦,约为河源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69%,为“双碳 ”目标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随着新能源供给比例提高,新能源发电大幅波动的特性也加剧了电力系统的实时平衡难度。河源供电局经论证实施“低压汇聚、升压并网”后,通过10千伏接入公共电网实现光伏集中汇流,可有效解决区域电网承载和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今年5月,首批2个10千伏光伏集中汇流项目在东源县仙塘镇东方红村、观塘村正式并网投运,项目整合了32户农村屋顶资源,总装机容量977千瓦。相较于传统开发模式,集中汇流显著提升低压线路利用率,实现快速并网。此外,对于新能源投资主体而言,可投资区域更为广泛,开发规模也有了更大空间。2个集中汇流项目的成功并网,为全市乡村新能源建设开辟了新路径,为我市集中汇流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新能源领域,河源供电局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充电站点乡镇全覆盖,南网系统在我市自主投资建设了204个充电站点,其中8个为超充站点,共600余条充电桩,累计总投资额达到1.4亿元,提供更加优质充电体验,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推动了绿色能源的普及。中央和地方合作企业河源联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产全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建设规模8MW/8MWH,主要用于光伏发电配储,为清洁能源发电接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深度服务“百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电力样板

电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在农村电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河源供电局加大配网投资建设力度,2021-2024年累计投资25.94亿元,新建、改造台区超1300个,投运1035个配电智能台区,优化升级改造县级配电网,大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质量。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巡维,完成了200余回整线及100余个村居的问题排查,解决了11万余个问题。

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是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也是河源供电局推进整线(成片)标准化治理工作的示范点。金史村着力打造蓝莓种植果园、蛋鸡养殖园区、党建实践基地和旅游研学基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格局。但村内仅有3台公用变压器,总容量为500千伏安,不能满足乡村现代化建设转型的用电需求。河源供电局着力改造,在金史村新增3台配变,同步增容3台配变,划分成6个供电网格。金史村供电户均容量从1.37千伏安提升至8.88千伏安,基本能满足该村未来5到10年电力需求,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河源供电局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在全省率先推动政府构建“1+4+9”电能替代体系,在教育、医疗、餐饮等行业推广全电厨房、电热泵、瓶改电,填补了电能替代支持政策的空白。

燃气炉改造为凹面电灶,稻谷从烘干、保鲜、成米全程实现电气化,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河源供电局试点建设的河源首个“全电示范村”,通过打造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居民生活等全场景电能替代应用,全面推动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推动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开启了“人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的新格局,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该案例还曾被央视报道,并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中电力元素的优秀案例进行推广。

此外,河源供电局统筹配电网容量、负荷增长及调节资源,加快推进配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分布式低压接入配套项目1800余项,总投资17亿元,以东源县柳城镇示范镇建设为试点,打造世界一流山区配电网,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与就地消纳,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能力,满足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网需求。

在产业帮扶方面,河源供电局创新乡村振兴帮扶模式,累计派驻帮扶干部12人,消费帮扶约530万元,捐赠资金318万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广东扶贫济困日“万绿杯”银杯和“红棉杯”铜杯,在河源市“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公共服务满意度领跑全市

近日,万绿湖一民宿老板何先生通过网上营业厅申请了民宿的增容业务,在线提交相关材料后,河源供电局工作人员迅速受理,当天便与他取得联系,预约上门勘查时间。第二天,工作人员便来到现场进行勘查,详细了解民宿用电设备情况和用电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供电方案。得益于河源供电局高效的办电流程,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民宿的增容业务便顺利完成,新增的空调、热水器等设备得以正常使用,为入住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住宿环境。

“现在办电就像网购一样方便,不用跑营业厅,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办理,供电服务真是越来越贴心了。” 何先生感慨道。

2021年以来,河源供电局全面推行“三零”“三省”(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省心、省力、省钱)服务,持续深化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四办”(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服务举措落地,降低客户的办电成本。实施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累计降低用户办电成本约2.17亿元。主动服务重大项自用电需求,强化政企协同服务,建立需求项目与管理人员、客户经理“一对一”协调机制,靠前服务政府重点项目,全流程跟踪用电报装进度,助力特区建工钢构、华润怡宝、阿里巴巴等大项目建设投产,2024年“获得电力”评价历史首次进入全省前10。

一直以来,河源供电局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创新服务模式破解民生难题。为了让群众用上“满意电”“放心电”,河源供电局以龙川县城为试点,把小产权房“一户一表”改造纳入“办实事、解民忧”重点民生项目,对小区老旧线路和电表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电气电路运行更有保障,能最大限度减少电气火灾的危害。推广龙川-寻乌“跨省办电”、源城-博罗“跨市办电”服务模式,实现客户跨省(市)异地办电,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办电多地跑难题。在全省首创“零距离”服务新模式,网格客户经理主动全面入驻2053个小区物业及村委会微信群,通过主动精准服务,着力推动“用上电”到“用好电”,为用户提供用电诉求受理、停复电通知、用电安全知识普及等贴心服务,供电服务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冲刺之年,也是“十五五”蓝图的擎画启航之年。接下来,河源供电局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全面贯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理念,紧密围绕“十五五”规划,进一步优化电网架构,强化电网智能化升级。持续深化电力服务乡村振兴举措,通过完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提供稳定电力支持,打造更多乡村振兴电力样板。创新服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用电服务的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为河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樊飞玲 方思海 吴秋岩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邓宇权

    上一篇:东埔街道文旅消费街区揭牌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