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以科技赋能、生态筑基、茶旅融合多元路径,构筑紫金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

“虫咬叶”变身乡村振兴“金叶子”

2025-05-20 10:21:54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近日,紫金县客茶谷蝉茶生产基地,茶农在采摘茶叶。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本报记者 彭冲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在紫金县敬梓镇泰铭茶叶基地,经过夏日雨水冲刷的茶园云雾缭绕,一株株茶树连成的茶带似碧浪翻涌,小绿叶蝉成群出动,聚集在茶树叶片背后,吸食汁液,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每年5月,紫金蝉茶都将迎来新一年的采制期。记者了解到,高品质的紫金蝉茶,如东方美人每千克市场售价可超5万元。这片小绿叶,正以科技赋能、生态筑基、茶旅融合的多元路径,构筑起紫金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图景。

科技赋能

不断提升蝉茶品质

近日,紫金县客茶谷蝉茶生产基地,一片生机。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李丹走进小绿叶蝉人工养殖培育室,小心翼翼地掀开培育箱上的白色纱帘,拨开茶树枝条,仔细查看叶子上跃动的小绿叶蝉,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幼虫密度与龄期数据,科研助理同步用摄像机捕捉小生灵的活动轨迹,两人时不时细声交流着培育情况——这些曾被视为害虫的小虫子,如今通过科技赋能,正让“虫咬叶”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在蝉茶产业背后,这群体长仅3毫米的小绿叶蝉正扮演着“生态引擎”的关键角色。“茶树上的叶子经小绿叶蝉叮咬后,会释放出一系列香味物质,使得蝉茶具备独特的花蜜香。”用紫金县茶业界“元老级”制茶师陈炯昌的话来说,紫金蝉茶有股“食之甘甜、闻之蜜香”的独特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这份独特品质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持续突破。近年来,紫金县与中国工程院刘仲华团队、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建立茶叶产业学院、紫金蝉茶研究所、茶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深入研究小绿叶蝉繁育、紫金蝉茶蜜香原理及蝉茶价值,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茶叶衍生产品。同时,出台全市首个茶叶团体标准,规范“蝉咬叶片筛选”“炒茶温度阈值”等环节,推动紫金蝉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功打造紫城、龙窝、南岭等3个大型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构建起紫金茶叶大数据智慧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截至目前,紫金县共有省级生态茶园20个、欧盟认证茶企1家、美国FDA认证茶企2家、无公害认证茶企27家、有机认证茶企15家,是全省茶叶有机认证率较高的县区。

生态筑基

催生茶旅融合新业态

站在紫金县龙窝镇黄洞村的鹰峰山上眺望,青翠的茶垄随山势起伏,宛若一条条绿腰带缠绕在群山之间。隐约间,还能看到茶农、游客背着茶篓,采摘嫩绿的茶芽。

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鹰峰山绿美园综合示范点以“会呼吸的茶园”闻名。这里植被覆盖率高达92%,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47万个/立方厘米,PM2.5常年稳定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生态优势非常明显。

“生态+种养”模式下,紫金县茶园相互平衡的生态小气候自然形成,构建起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山林与茶园融合,茶树与森林交织,为茶叶注入了大自然的精髓。这种生态基底,不仅守护了全县的绿水青山,更催生出“民宿嵌茶园”的创新业态——以鹰峰山有机茶康养基地为代表,游客入住茶垄间的特色民宿,清晨在茶香与负氧离子中苏醒,白天体验采茶、制茶的传统工艺,夜晚枕着虫鸣与星光入眠,年游客接待量持续攀升。此外,紫金各大茶园还创新茶旅融合模式,积极推进“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新业态,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增效。

一头连着茶农,一头连着消费者的蝉茶产业,不仅绿了青山,美了乡村,也富了百姓。今年年初,紫金县再次启动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科技改变生产力,提升蝉茶品质,以品质强品牌,以品牌增效益,以效益扩规模,以规模融文旅”的发展思路,做优产业结构,做强产业链条,打造紫金蝉茶百亿产业集群。

    上一篇: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