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建家园 乡村焕发新面貌
——连平县忠信镇发动群众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带
■宣讲员在榕树下讲政策,动员群众为示范带建设出谋划策、投工投劳。通讯员 张国相 摄
■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张国相 黄俊逸
小城四月,春和景明。走进连平县“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忠信段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农房外立面粉刷一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建设坡屋檐;道路两旁新栽的火山榕迎风挺立;榕树下,宣讲员用乡音讲述着“百千万工程”的惠民故事,村民们围坐倾听……自“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启动以来,忠信镇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基础,通过“宣讲聚共识、实干促蝶变”,推动镇域风貌实现跨越式、高品质提升,绘就了一幅党群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
党群联动齐攻坚
农房改造展新颜
连平县“灯舞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17公里,其中忠信段长14.3公里,由东升村、黄花村、大陂村、上坣村、司前村、柘陂村、新下村和水滣村等8个村组成,重点区域攻坚范围包括2条重点路线、4个重要点位,涉及群众超2600户1.3万人。
为顺利推进区域攻坚行动,今年3月以来,忠信镇以《连平县“灯舞乡韵”示范带忠信段风貌管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纲,建立“镇领导干部+村干部+党员代表”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入户宣传、村民议事会协商规划,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改造。目前,示范带沿线已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超5万平方米,城乡风貌提升120余处。
在提升“颜值”的同时,忠信镇深挖生态与文化内涵,以“党建+生态+文化”融合模式,动员近3000人次参与种植苗木超1万株,在示范带沿线村庄打造绿美小公园3个、美丽庭院15个,依托“金融林”、花灯等非遗文化和花生产业园,串联起生态观光、文化研学、农旅体验等功能,形成“一步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景观带。
乡音宣讲聚民心
共话发展谋新篇
“示范带建好后,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家里的花生都不愁卖。”在司前村百年榕树下,基层宣讲员用客家话描绘发展蓝图。
为凝聚群众共识,忠信镇组建“百千万工程”宣讲队,村(居)“两委”干部、党员、经济社长、村民代表等深入17个村(居)开展基层宣讲超30场,覆盖群众1000多人。宣讲员们以“身边事”解读政策,用“小案例”阐明发展路径,并现场解答村民关于基础设施、产业规划等疑问。这种“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为示范带建设出谋划策、投工投劳。
忠信镇水滣村的蜕变最具说服力。据介绍,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已成为该村合力攻坚的重点工作,173户村民无偿捐赠宅基地和闲置土地约1.4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四小园”、美丽庭院以及绿美小公园。不少村民纷纷慷慨解囊,主动拆除铁皮棚并自费改造了房屋。
如今,示范带已成为忠信镇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忠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产业提质和长效管护,推动花生深加工、花灯文创等特色产业升级,让示范带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带”“致富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