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连平县司法局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今年累计调解纠纷逾500件

2025-04-30 10:32:16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梁驱远 刘永菲

连平县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为牵引,通过下沉式调解服务和多元化解纷机制,今年以来累计调解纠纷502件,调解成功率100%,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屏障。

田间地头化纠纷

不误农时保生产

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连日来,连平县司法行政系统组织“春耕调解队”,深入13个乡镇开展巡回调解,通过在纠纷现场还原事实、倾听诉求等方式,妥善处理水渠塌方、田地边界等纠纷,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春耕时节的连平县内莞镇高湖村,村民朱某面对被泥石流冲刷得沟壑纵横的承包地愁闷不已。九连大河水电站引水渠的突然塌方,让湍急的水流裹挟着碎石冲毁了他精心打理的山地。水电站负责人严某认为事故系“天灾加管理疏忽”共同导致,拒绝了朱某赔偿1.5万元的诉求,仅同意支付5000元。

这场看似陷入僵局的纠纷,在调解员抽丝剥茧的专业调解中迎来转机。调解员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指出水电站作为水渠管理方,负有维护义务,未能及时排查隐患导致他人受损,应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引导朱某合理计算损失。调解员还列举近年来类似农田损毁赔偿案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1万元补偿协议,既保障农户权益,又避免影响水电站运营。

数十公里外的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另一场“田埂上的调解”也如春耕“及时雨”。村民苏某与张某因水田田埂边界问题产生纠纷,影响春耕进度。陂头司法所联合镇平安法治办、村“两委”等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并耐心听取双方意见,最终在短时间内促成双方和解,明确了田地边界,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多元调解破难题

基层治理见实效

化解基层纠纷矛盾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连平县司法局坚持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夯实基层安全稳定基础,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村民冯某骑摩托车途经连平县元善镇南湖村佳人修理厂门口时,为躲避突然从修理厂窜出的狗摔成骨折,狗主人蔡某和冯某因赔偿问题申请调解。调解员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巧妙化解纠纷,一方面向伤者冯某阐释《人民调解法》协商原则,另一方面依据《民法典》第1245条明确饲养人责任,最终促成蔡某赔偿1.5万元,让纠纷在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中圆满解决。

上坪镇旗石村历时50年的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具有示范意义。两户村民因历史遗留的山林边界模糊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均出示1953年土地房产所有证主张权益,矛盾因涉及油茶项目征地款分配而激化。

面对双方各持证据、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员接案后,创新采用“三老工作法”(老干部讲政策、老长辈讲情义、老专家讲技术),在具有百年调解传统的竹海讲事石桌处商议,并提出由林业部门以技术手段重新划定山林界限,既解决油茶项目征地款分配难题,又传承“有事好商量”的乡村治理智慧。

连平的实践证明,将现代法治融入传统治理,专业力量下沉服务一线,能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去年以来,连平县司法局还充分利用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平台,组织开展榕树下讲法评理、法治游园会、法治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这种法治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本,展现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上一篇:老人去世仍发高龄补贴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