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齐发力 全民阅读氛围浓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曾美兰
昨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放眼全市各大图书馆、书店书吧,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繁花绽放,万千读者在字里行间寻得智慧之光,全民阅读氛围愈加浓厚。
近年来,我市充分结合群众阅读需求,用好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提升市民阅读服务品质,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纸质图书热度不减
在河源,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流淌在城市脉搏里的渴求。走进市图书馆,96万册藏书涵盖文学经典、科普知识、历史传记等类别,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座2016年启用的文化地标,截至2024年已累计接待读者1106万人次,纸质文献外借量达535万册,107.15万张读者证串联起全城阅读的记忆。
2024年,河源全民阅读指数更是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4年市图书馆接待进馆读者214.63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达5880人次,新增持证读者34.19万,纸质文献外借量120.45万册,对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路遥的《人生》、宫西达也的《赞成!》、《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分别以271次、129次、115次的借阅量位居年度纸质书借阅量前三甲。
作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市图书馆不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自开馆以来,累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5919场,吸引1332.15万读者参与;开展展览、培训、讲座及“七进工程”2874场,覆盖1219.95万人次。2024年活动举办频次显著提升,全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2333场,参与读者达118.74万人次;开展展览、培训等活动625场,吸引113.92万读者参与。
数字阅读成新风尚
掏出手机,通过阅读软件开启读书时间;戴上耳机,在有声书播讲者的娓娓道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字时代的阅读,让书香以更生动、更便捷的方式融入河源市民的生活。2024年,市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阅读量达656.52万次。《雪山大地》《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慢煮生活》《呐喊·彷徨》等电子书成为市民数字阅读的热门选择。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的阅读形态、体验和场景也迎来深刻变革。对此,市图书馆也是紧跟潮流,让阅读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市图书馆副馆长邓丽萍表示,今年4月,市图书馆面向全体读者先后举行了“好书随心读”阅读打卡、“AI时代之问”留言活动、“博古通今”PK答题挑战赛等活动,新颖的形式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据介绍,第30个世界读书日当天,市图书馆还同步开展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学会发起的“世界读书日之约:当阅读遇上AI”专题线上阅读活动,以及“智汇未来 AI赋能生活”AI主题体验活动。活动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专属活动平台开展,读者不仅可在平台选取合适的AI工具,通过智能工具辅助阅读分析,产出对应图书的读后感,体验“人类创意+AI 技术”的写作新模式,还能在趣玩科普·阅享VR、趣玩科普·阅享3D等互动中,结合豆包、文心一言等热门AI工具的功能解析与对比演示,直观掌握AI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式提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