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 微改造 新画卷
连平县人居环境整治有新招
■连平县上坪镇将“桃元素”融入美丽圩镇建设,就地取材打造美丽“桃花源”。(资料图片)
废弃河石成了农耕文化长廊的“筋骨”,修剪后的桃枝摇身变为文化标识,集装箱通过巧妙设计,变身消费新场景……在连平县“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沿线村庄,曾经无人问津的边角闲地、废旧物品,被加以盘活改造后,正在蝶变成时尚公园、文化空间等便民、利民、惠民场所,一幅“河石铺路、桃木点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连平县紧抓建设“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契机,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实践,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巧妙运用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策略,深度挖掘乡土特色,积极引导各村居精心打造“微花园”“微景观”,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绿美亮点,为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绿美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丰富了“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吴翩
变废为宝“造”景点 乡村蝶变展新颜
在“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村连平县上坪镇旗石村,一条138米的农耕文化长廊成为村民和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长廊路面由河石铺设,一侧陈列着村民捐赠的老风车、石磨、蓑衣等农具,6个篇章的命名——“风生水起”“丰衣足食”“遮风避雨”等,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敬意。
“这些河石过去堆在河边没人要,现在铺成路,既省钱又好看,我们都喜欢来这散步、拉家常。”村民张伯满脸笑意地说,最近几天游客很多,村里热闹了不少。
旗石村党总支部书记谢育敏说,这个地方过去是滩涂地,一直没利用起来,时间一长,闲置地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唤醒“沉睡资源”,旗石村清理滩涂地,就地取材用河石铺设地面,利用废旧砖瓦及村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用于长廊建设。“长廊建设的材料全靠就地取材,村民自发投工投劳,省下的钱用来完善周边绿化,一举两得。”谢育敏说,文化长廊建好后,不仅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村里的人气也更旺了,旗石村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
除了文化长廊,旗石村还清理了村内的竹林,利用河石打造“竹海讲事亭”和“绿美生态长廊”。在竹影婆娑的讲事点,村民们围坐在河石凳上调解纠纷,“环境变了,大家心气儿也顺了”。谢育敏说,“竹海讲事亭”开设5个多月来,已调处纠纷近10宗。
在上坪镇,不少村庄将村内的边角地、闲置宅基地进行整理利用,废弃的木头、砖瓦等材料成为了篱笆,实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净化了生活空间,提升了村容村貌。新陂村是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村内鲜花盛开,轮胎造景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我们填平了村内道路两旁的沟沟坎坎,拓宽道路的同时,沿着路两侧撒上格桑花种子。除此之外,还统一清理房前屋后闲置的边角地,用来种植花卉,打造小公园。” 新陂村党总支部书记邱密宣说,村里统一清理的荒废和闲置边角地共有20处,目前已全面翻新改造,巧妙打造成连片的“四小园”微景观,成功将清拆出来的空地转变为生态美景。邱密宣说,村里环境变美了,有村民自愿出让自家的闲置宅基地,捐赠瓦罐、轮胎等旧物件打造微景观,这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也破解了环境整治难题。
据介绍,连平县将继续推动乡村“边角经济”“闲置经济”,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发挥整合闲置资源成效突出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由点扩面,实现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就地取材“造”名片 打造特色“桃花源”
连平县是“中国鹰嘴蜜桃之乡”,在核心产区上坪镇,每年修剪下的桃枝只是村民眼里的“柴火料”。如今,这些桃木被雕刻成景观标识和文创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上坪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凸显上坪镇的“桃文化”,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将设置桃木标识10余处,覆盖105国道及7个村庄节点,“利用桃木做成节点标识,比采购成品雕塑节省了近10万元,不仅降低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综合成本,还提升了人居环境满意度。”
上坪镇古坑村的“桃木文创工坊”里,手工艺人正忙着雕刻桃符和挂件。“以前觉得桃枝只能烧火,现在一根桃木能卖10元。”村民刘大姐举着刻有“平安”字样的桃符说。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预计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将带动300余户村民增收。
去年以来,上坪镇将“桃元素”融入美丽圩镇建设,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着力实现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将上坪镇打造成有人气、有烟火气的城市“桃花源”,带动片区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如今,走在上坪镇,大到公路、河道、公园、农贸市场,小到房屋外立面、边坡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批具有观赏性、文化性、生态性元素的街头景观,不仅提升了上坪镇的文化品位,突出了“中国桃乡”的特色定位,也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场地。
“我们还要继续打造‘桃花驿站’。”上坪镇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圳市南山区的对口帮扶协作,收集废弃集装箱改造成“南山产业驿站”,外立面绘满桃花图案,内部设计成特色商店、休憩区和农具房等新业态。“驿站选址105国道旁,既是服务区,也是展示窗口,让‘下高速即入桃乡’成为消费新场景。”该项目负责人展示着设计效果图说,据测算,每个集装箱改造成本约3000元,仅为新建同类建筑成本的1/4。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桃胶、鹰嘴蜜桃等农产品销售2000万元以上。
从河石路到桃木雕,从旧集装箱到新驿站,连平县用“创意”和“匠心”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废弃物的‘重生’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一场关于乡土文化觉醒与村民自信重建的深刻变革。”连平县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鼓励当地村民以“变废为宝”的思路进行设计改造,汇聚群众力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节点,进一步丰富“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一条风景线、发展线、幸福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