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六个突出、六个强化”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2-09 15:49:25 来源:河源日报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关于质量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六个突出、六个强化”,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全市企业提质增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统筹协调

强化质量机制建设

大力开展学习宣贯,将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强省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企业座谈会等,强化质量决策落地,有力推动全市质量工作。不断健全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统筹协调,成员单位由之前23个部门增加至32个部门,优化考核机制,将质量工作摆在全市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协同,推动出台了《河源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河源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在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突出重点产品

强化“提质量强信用”

“提质量强信用”行动是2024年市政府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重点行动之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一是围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和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等重点制造业产业,开展质量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五个一次”行政指导和技术帮扶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质量监督加工食品(饮用水)检验站、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计量检测中心等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服务优势,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活动。三是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全面夯实我市制造业当家的质量基础。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790家,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制造业规上企业233家;共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24项,共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35个。

突出因地制宜

强化质量基础设施

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将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作为服务对象,新设立了“水饮料及食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目前,全市有300多家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生产企业,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品牌创建、质量体系建设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得到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企业生产质量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突出竞标争先

强化质量强企强链强县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管理体系。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下乡、质量提升行动。二是链主引领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源城区、龙川县、江东新区等县区共同发展。三是积极推动打造质量强县(区)。推动下辖各县区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健全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力争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质量强县(区)。

突出需求导向

强化优质质量供给

紧盯产品质量,扎实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我市制造业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紧盯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确保工程监督率和质量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紧盯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系列活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加强对工业产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通过风险监测、安全评估、分类监管和信用监管等,切实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用得放心。

突出宣传引导

强化质量社会共治

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河源日报》、河源广播电视台、《河源晚报》、河源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加强质量主题宣传,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动员各行业、各地区及广大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全方位推动质量升级。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陈文华 戴小茜)

    上一篇:两消防救援实训基地挂牌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