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龙川县深化宅基地改革

试点推进农村集中建房

2024-12-09 15:43:58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王亚娇

落实农村宅基地改革,对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2023年9月以来,龙川县引导鼓励镇村以改革开路、干字为先,按照“集约土地、统一规划、户有所居、三生融合”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率先开展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龙川实践,努力为全省在化解农村占用耕地建房、削坡建房、风貌管控、村集体经济增收等问题上做试点示范。

锚定“规范、规划”两大关键 健全“宅改”制度体系

龙川县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出台《龙川县农村住房集中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龙川县农村集中建房工作指引》等制度,成立县、镇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小组,指导村级成立集中建房理事会,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引导作用,聘请专业技术单位,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和群众评议,指导编制出台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及“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对有特色的村庄突出风貌塑造,构建乡村景观格局。

今年4月,龙川县在通衢、佗城两镇探索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佗城镇佳派村推广农房建筑图集,实行“带图报建、带图验收”模式;通衢镇玳瑁村村民建房前须缴纳2万元保证金,并承诺按统一规划设计要求施工,经验收合格后将保证金退还给村民,有效约束村民建房遵循风貌管控要求,实现统一规划目的。

围绕“供给、需求”两大角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在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稳定农民宅基地的资格权,确保农民“户有所居”,保障农民基本的居住权利。

龙川县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在摸清村民需求方面,龙川县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全面摸清宅基地现状及村民建房需求,以村为单位建立宅基地分配资格登记台账制度,确认集体成员宅基地建房资格,依法保障村民建房需求和权益。通衢镇玳瑁村将涉及13个经济合作社共计9602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到村经济联合社,将零散闲置土地资源进行以小并大、连片整合,满足集中建房用地要求。

同时,龙川县创新供给机制,依法高效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制定择位竞价、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利益共享机制,大胆探索宅基地跨村组、跨区域调剂,有序扩大宅基地供给,促进“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目前,通衢镇玳瑁村集中建房项目总面积9602平方米,规划建设宅基地30户,首批11户集中建房户宅基地已全部动工,择位竞价收入共计144.5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99.91万元,增长431.6%;佗城镇佳派村首批10户集中建房户宅基地择位竞价收入共计171.63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30万元,其中村民土地流转分红100万元,村集体实现收益30万元。

聚焦“宜居、宜业”两大目标 打造和美乡村样板

走进佗城镇佳派村,村里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让人耳目一新。

在工作推动过程中,龙川县综合考虑集中建房试点村用地现状、乡土文化、村庄风貌及村民就业需求,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集中建房项目规划设计、户型设计,并同步配套道路、广场、供水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及绿化美化项目,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创新乡村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在集中建房点周边布局生产性项目,建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富民工坊,支持村民就地就业,让“村里办厂、门口就业”成为乡村新潮,让示范点成为“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生产高效”的示范样板。

据了解,通衢镇玳瑁村利用集中建房点周边闲置校舍,引进企业在村里建设2条仿真绿植、仿真花生产线,首条生产线投产后直接带动当地3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

突出“安全、有序”两大导向 重塑乡村治理格局

在试点推进农村集中建房工作中,龙川县坚持疏堵结合,化解山区县占用耕地建房、削坡建房等突出问题。

强化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探索落实“五公开”“三到场”监管机制,通衢镇玳瑁村通过设立宅基地协管员,明确宅基地管护区域与管护职责,成功处置多起农村违规用地行为。

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结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摸排,有序化解非集体成员占用、一户多宅、超面积使用、削坡建房等问题,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宅基地改革择位竞价、有偿退出等方面,充分保障削坡建房户的优先参与权,通衢镇玳瑁村首批11户集中建房户中涉削坡建房风险户4户,佗城镇佳派村首批10户集中建房户中涉削坡建房风险户3户。

截至今年9月底,龙川县试点镇村规划建设宅基地81户24602平方米,其中首批21户集中建房户已全部动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29.91万元,解决了7户削坡建房风险户建房问题,惠及了一批无地可用的宅基地需求户,初步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的改革成果。

    上一篇:5万人次大湾区游客打卡游河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