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肖嘉伟 记者日前从东源县委改革办获悉,近年来,东源坚持以“做大金融总量、做优金融服务、做强金融业态、做活金融惠农、做好风险防范”为抓手,推动金融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地位,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东源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从“单向用力”到“共同发力”转变。建立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工作机制,出台和完善相关机制,持续精准优化配套支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用活用好优惠政策,引进广发证券等5家金融机构落户东源,实现证券业“零的突破”;全面推行联合共建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东源农商行深入实施“1+1+3”党建共建工程,构建“乡镇党委与地方法人银行党委合作共建、行政村(居)党支部与银行党支部协同共建、支部党员与群众互助共建”的“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合共建机制,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
东源优化金融供给,推动从“被动申贷”到“主动对接”转变。推进服务前移,推动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服务大厅设立“企业融资服务窗口”“首贷服务中心”,创新“产融对接、专场对接、常态对接”的银企对接体系与对接活动,累计促成8家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授信31笔、用信金额达4.5亿元;精准服务需求,组织编制服务手册,围绕各行业领域,全面摸排各类客户的融资需求,建立融资需求清单,提高金融产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累计为全县工业企业发放贷款超70亿元;强化助企扶企,制定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服务,此举成功入围2023年广东省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计划项目。
东源深耕普惠金融,推动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推进授信用信工作,紧扣“一县多园”“一镇多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开展整村授信等普惠金融工作,推动全县258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覆盖率达100%,完成农户建档44.66万户,授信评级14.58万户,累计发放助农贷款超15.5亿元;挖掘农村金融需求,设立金融驻村服务点,选派40名金融助理和特派员进驻镇村两级,开展“网格走访”等金融服务活动,做到“主动上门问需求、精准定制投资金”,推动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工薪阶层、农户等三大重点客群的建档率、授信率、用信率分别达100%、100%、29.88%,授信贷款余额达13.04亿元;持续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对全县34家“富镇强村公司”全面开展信用评级,推动金融资源加速向“三农”领域倾斜,破解“富镇强村公司因成立时间短、资本积累少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东源创新信贷产品,推动从“普遍适用”到“专项适配”转变。创新林权融资,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在机制上破解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在“权属证明、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难题;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倍增计划,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37笔、登记金额8.8亿元;创新微贷款融资,持续优化“降低贷款利率”等微贷款政策,精准推出“小微e贷”等普惠型专属信贷产品,截至今年9月底县域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5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