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登革热病例增至12例

2024-10-16 09:35:59 来源:河源日报

4f7346dbd0cf0b6173a459409a657763_hyrbs1016002_006_01_s.jpg

■工作人员在进行灭蚊本报记者 欧阳柳 摄

○本报讯 记者 朱晓颖 昨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信息,10月7日—13日,全市报告新增12例登革热病例,较前一周(8例)增加4例,无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报告。

这12例均为省内输入病例,分布在源城区4例、东源县3例、连平县2例、江东新区2例、和平县1例,另有2例曾到访我市并由我市报告的登革热病例(现住址在外地),均分布在紫金县。

当前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季,随着蚊媒密度逐渐攀升,因输入病例导致本地感染病例的风险持续增大。“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前一天至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伊蚊叮咬患者后,病毒会在蚊体内大量增殖,8—10天后可传给其他人,且该蚊子将终身携带病毒,如果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健康的人后,人将在感染病毒后的1—14天发病,所以,病毒就能够反复传播。”市疾控中心应急传防所负责人高淑萍介绍。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目前并无特异治疗方法。

高淑萍提醒,在预防登革热时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防蚊灭蚊。广大市民群众要及时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媒密度及蚊子叮咬病例的概率,减少携带病毒的蚊子,以防止新病例出现。一旦发现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无登革热高发地旅居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目前,我市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联防联控,按“早、小、严、实”原则,及时开展了病例管理、病例搜索、蚊媒监测、疫情监测、蚊媒控制、健康宣教等措施,并紧密结合河源市登革热疫情的最新态势,科学部署下一阶段防控工作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任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精准高效、落实到位。

    上一篇:“茶”上致富的翅膀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