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顺天镇积极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
高标准绘就美丽圩镇新画卷
□本报记者 谭绍丁
推动圩镇旧貌换新颜,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源县顺天镇围绕“创建省级美丽圩镇示范样板”的目标,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围绕补短板、美环境、惠民生,不断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力推动城乡互促互补、各美其美、共同繁荣,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建设圩镇客厅
展现镇域新形象
走进253省道边上的顺天镇圩镇客厅,当地的景点景观、特色产业、特产和美食等一 一在眼前呈现:一楼不仅建有休闲会客室,还有囊括顺天镇朱氏文化、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的历史展示区,在这里,可以快速了解到顺天镇的文化特色;上到二楼,一间图书阅览室可供大人小孩休闲看书,展览厅内陈列着图文并茂的展示牌,对顺天镇的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未来镇域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三楼则是群众休闲健身场所和文化实践多功能会议室。圩镇客厅集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效、特色展示、阅读休憩、运动健身、休闲会客等功能区于一体。开放期间,不时有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进出,或与亲朋休憩聊天,或向工作人员咨询相关事项。
圩镇客厅是展示镇域文化的窗口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其选址既要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要起到吸引人气的作用,更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历史、产业特色提供展示场所。建设之初,圩镇客厅的选址一度成为顺天镇的一大难题。多次调研之后,顺天镇最终选择将镇社工工作服务站改造成圩镇客厅。
“镇社工工作服务站是前往圩镇主街区的必经之地,选址于此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美丽圩镇客厅的公共空间作用和对外宣传效应,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顺天镇常务副镇长谢光华介绍,该镇通过圩镇客厅向来访者推介顺天的秀美山水,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因朱姓人口占顺天总人口90%以上,在此展示朱氏宗族文化,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广大村民的认同感。
“圩镇客厅明亮、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我们经常来。”朱大叔在镇上生活多年,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圩镇客厅,当地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整合资源要素
推动圩镇换新颜
路面干净整洁、路旁鲜花盛开、车辆有序停放……走进顺天镇主街区,井然有序的街道让人眼前一亮。在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顺天镇围绕清扫保洁、道路铺装、绿化美化、标志标识、亮化照明等方面找短板、补弱项,通过“微提升”“微改造”,对圩镇街道进行优化、改建和提升。如今,总长280米的示范主街人行道、路灯、景观、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已完善,横跨主街“三线”全部落地,街道两旁居民楼线缆整齐、美观,镇街环境进一步优化改善。
“对符合条件申报新建农房、改造提升房屋外立面的村民,镇政府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贴,村民办理农房风貌提升相关贷款的,还可享5年免息优惠。”顺天镇镇长赖浩文介绍说,美丽圩镇建设以来,该镇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探索“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模式,打造充分融合岭南客家文化风貌的沿街建筑,已完成包括窗户、墙面、屋顶、招牌、空调等外立面改造,进一步塑造了具有浓厚客家文化特色的圩镇示范主街。
不仅如此,顺天镇还以立式宣传标语与观赏花镜结合为主题,打造具有顺天特色的美丽乡镇入口通道,诠释“诗画顺天、美丽顺天”的内涵;以“美化圩镇”为目的,打造集聚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社会交往、防灾避险为一体的绿美生态小公园;结合绿美生态建设要求,积极打造精细化、自然品质化的滨水步道,为群众提供更多可游、可憩、可玩的活力滨水空间。
“镇街改造提升后,不仅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镇街也变得更加美观,管理也更加有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谈起美丽圩镇建设成效,顺天镇的群众连连竖起大拇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