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2024-09-10 09:53:19 来源:河源日报

2a1a17c5f6fcafbe02799213ba710979_hyrbs0910003_001_01_s.jpg

■9月6日,刘晓勇与入学的新生交谈。受访者 供图

d033396b77bbd11decfee59c736497aa_hyrbs0910003_001_02_s.jpg

■国庆参加全市教研活动受访者 供图

image.png

■谢婷婷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受访者 供图

87ec7dc4c1f71645c9bc439e1c2dace6_hyrbs0910003_001_04_s.jpg

■陈秀莲在课堂上授课 本报记者 林梓楷 摄

今日是第40个教师节。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用过硬的专业、渊博的知识、深沉的爱心,积极投身教育强市建设,本报记者深入教师群体,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用镜头记录了一幅又一幅画面……

从广州来河源、如兄长般对待学生的老师刘晓勇,扎根山区为学生提灯引路的老师谢婷婷,做好每件小事的老师陈秀莲,来自新疆伊犁、扎根河源20多年的老师国庆,他们是在河源默默耕耘的成千上万的人民教师……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他们展现的,正是这个时代弘扬的教育家精神。

广师大河源校区管委会主任刘晓勇: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9月8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下称广师大河源校区)开学前夕,广师大河源校区管委会主任、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院长刘晓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为青年学子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培养学生的例子,与大一新生亲切交流,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贴心的兄长

与学生坦诚沟通

在刘晓勇19年的大学教育及管理工作中,他习惯以兄长、好友的角色与学生沟通交流。

去年暑假的一天深夜,在加完班回住处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名假期留校的学生提着外卖回宿舍。路上,他们聊起了天,了解到了该学生很优秀,但升入大学后有些迷茫,找不着努力的方向。“刘大哥”迅速开启了“开导模式”,他以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不要有躺平的想法,要充满激情和活力。“努力的意义就是让自己通过学习变得足够强大,能够去帮助更多的人;努力让自己变成阳光,去照亮世界的角落。”他的一番话让学生重拾信心。

“老师的责任是立德树人、启智润心,作为大学老师,我们要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走好人生道路。”他时常告诫学生,大学是一个人能力提升、素质培养、思维塑造的重要时期,从高中升入大学,来到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里,要珍惜好、利用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一旦荒废了时光,未来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弥补。

研究的挑战者

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科研工作上,刘晓勇此前主要侧重于基础研究。来到河源之后,他结合我市的产业发展和需求,开始从事人工智能在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及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工作,协助推动落实区域产业创新规划、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落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产业规划建议。

近年来,刘晓勇和广师大河源校区师资团队一起,积极推动政校院企协同工作,在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以及发展生产力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广师大河源校区联合市科技局共建“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助推我市“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与企业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服务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参与研发的智慧茶园及数字渔业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推广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源中学化学老师国庆:托起学生的未来和希望

“在上小学时,就想着长大后要做一名能给学生梦想和帮助的老师。”怀着这份对教育的初心和使命,20年前,国庆从新疆伊犁来到河源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心系学生的她,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甘为人梯

呵护学生成长

“成为一名能对学生的成人成才给予帮助的好老师”,这是国庆20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的信念。所以她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和包容每一名学生,雪中送炭、甘为人梯,竭尽全力呵护学生的成长。

前些年,国庆曾教过的一名学生,因家庭变故,背负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国庆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天冷了,为他准备冬衣;生病时,带他去看医生;孩子失眠,国庆给他准备了助睡眠的香囊、口服液;发现他学习压力大,国庆跟他一起到操场上散步、聊天,给他讲自己的求学经历……国庆亦师亦母的陪伴、心心交融的感情,让这名身处逆境、一时迷惘的学生,重新燃起梦想。最后,该学生如愿考上了一所985院校。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国庆看到许许多多山区的学生学业有成后改善家庭、改变家乡的例子,她深知山区的学生考上大学对于家庭的意义,所以她希望以心换心,用师者的爱与阳光,照亮孩子的心房、指引孩子的未来。

示范引领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作为高中教师,20年来,国庆与学生一起早出晚归。周末,是留宿学生最想念家人的时候,只要有学生在,国庆必到学校,为他们答疑,倾听他们的喜悦与烦恼。

今年,以国庆作为主持人的国庆名教师工作室成为新一批的省级名教师工作室。“坚守育人初心使命,提升教育的内生动力,以行动去带动身边人。”在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平台中,国庆潜心研究“素质一核心素养一高阶思维”的关系,凝练了“化润心田、学思贯通”教学理念,形成了“高阶思维”教学特色。多年来,国庆所教学生有15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80人考上C9高校。

“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成人成才,内心时常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又是一年教师节,国庆期望自己能继续耕耘在教育一线,钻研化学高阶思维培养,让自己“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更有特色,更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市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助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源县实验中学英语老师陈秀莲:一名喜欢做小事的老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你。”“我本以为你要狠狠批评教育我,但是你没有。”8日,东源县实验中学英语老师陈秀莲收到一份特殊的教师节礼物——学生小黄通过微信发来一封感谢信。“这是学生对我的认可,更是推动我向前的力量。”陈秀莲说。

事实上,喜欢陈秀莲的学生不在少数,她究竟魅力何在?在同事心中,她是喜欢做小事的人;在学生心中,她是值得信任的“知心姐姐”;在家长心中,她是拥有高尚师德的好老师。

做好每件小事

方成大事

在很多人看来,教书育人是一件大事。陈秀莲认为,教师的关注点要放在每一件小事上,才能成大事。

每逢接手新班级,陈秀莲会给学生制定一些特别的小规矩,首先就是鼓励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见到我要说‘Hi,Ms. Chen!’,如果叫我陈老师我会不开心的”。这一规矩,藏着陈秀莲的小心思,“这样叫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能锻炼口语。”此外,她还喜欢给每名学生取英文名,20年来已给曾教过的1000多名学生取英语名,平时交流也基本用英文名称呼。

“跟她在一起,正能量满满的。”陈秀莲是许多学生的“充电站”,只要观察到学生状态异常,她就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解决问题。有一年,学生小叶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家长观念落后等原因萌生辍学的想法,陈秀莲了解情况后,多次给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同时不断鼓励小叶要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并帮助她提升学习成绩。最终,小叶不负所望,一路顺利升学,现在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师德好坏与否

学生说了算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自己。”当记者问及何为师德时,陈秀莲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尚的品德,是好师德的入门标准。”陈秀莲十分明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性,因此要求自己在授课前做到“充分备课、精准掌握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合理有趣”,在上课时除了保证教学质量,还要细心观察学生表现,将学生的“异常表现”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便课后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案。

陈秀莲的用心良苦,获得了不少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有些学生即使毕业了,还会经常回学校找她聊天;有些学生在就业时遇到困难,首先就是找她给建议;有些学生还会把她当成“闺蜜”,无话不说;有些当年很调皮的学生,还会找她“忏悔”……

“应该思考自己为什么没被学生认可。”在教师之路上,陈秀莲的目标很清晰,她将继续以“学生认可度”作为“师德”的试金石,用教育的力量影响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高新区实验学校(大塘校区)英语老师谢婷婷: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

“老师,早上好。”6日早上7时,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高新区实验学校(大塘校区),身着白色裙子的谢婷婷微笑着回应着学生的招呼,随后巡视书声琅琅的教室,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谢婷婷是该校的英语教师,同时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谢婷婷从教已有12年,她爱岗敬业,秉持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以爱心、耐心和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扎根教育

为学生提灯引路

“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希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教育,走出大山,去追寻人生理想。”谢婷婷表示,因为从小就生长在乡村,目睹了家乡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在心中悄然生根。

2011年,谢婷婷大学毕业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任教以来,谢婷婷也遇到过特殊家庭和问题学生,为让学生走出阴影、提高学习成绩,她主动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名学生在我的印象里很深刻,她的经历也激励了我要持续扎根教育事业。”谢婷婷介绍,在东源县锡场镇中心学校任教时,学生小梁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为了让小梁安心学习,谢婷婷自掏腰包为她购买了学习用品。2015年,谢婷婷调到河源市高新区实验学校任教,也不忘为小梁提灯引路,协助她入读该校初中。如今,在谢婷婷的教育引导下,小梁也加入到了教师队伍,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

刻苦钻研

激发学生潜能

课堂上,为确保教学高效有趣,谢婷婷采取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课堂小游戏等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

“谢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总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让我们在学习中充满乐趣。”学生小张说。

老师殷思思表示,谢婷婷的教学方法新颖高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为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教学之余,谢婷婷积极开展研究、钻研教材,参加培训课程、定期阅读专业书籍来自我提升。作为课题主持人,她还与团队合作开展市级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同时将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先后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教师、源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统筹:周天意 ■组稿:本报记者 邹茹玉 林梓楷 朱惠思

    上一篇:切实优化广告市场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