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用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关键一招”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和平县彭寨镇的丝苗米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叶春雨
今年以来,和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以“六个十万亩”为核心抓手,发挥四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平县农业产业焕发新生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统计,和平县承包地总面积23.16万亩,流转总面积8.81万亩,流转率达38.05%;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4.03亿元,同比增长4.8%。
勤想“土方法” 激活“地资源”
为破解土地资源利用难题,和平县首先推行了“流转-收储-招商”的土地流转新模式。该模式鼓励村集体与村民签订“预流转”协议,由村委会统一集中流转至县国资事务中心下属企业,再由这些企业统一收储并引入种植大户进行农业项目开发。截至目前,和平县已通过此模式流转土地8806亩,发放租金247万元、管护费147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和平县还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通过改善耕作条件,使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可流转土地的面积,还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收益。目前,和平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
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方面,和平县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依托广东省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平台,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对撂荒耕地进行精准摸底调查,并结合传统人工核查方法,全面掌握了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土地信息。同时,和平县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双线运行机制”优势,由和平供销农服公司直接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并与广东省供销天润粮油公司合作,对收获的作物进行统一收购。截至目前,和平供销农服公司已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228亩,广东省供销天润粮油公司收购作物107吨,产生经济效益约24万元。
推广“机械化” 推进“现代化”
为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平县高标准建设了河源市唯一一家具备资质和条件的农机操作培训学校——和平县农机学校。该校已培训2000多名农机操作手,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同时,该县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设立摊位定点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农机持有率。
在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方面,和平县积极引导涉农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等多类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针对重点农产品和社会化服务实施针对性补贴。截至目前,全县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17家,服务面积超过2万多亩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和平县还创新性地创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供销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该站邀请电商、保险、农民合作社、农服组织、农机公司等37家合作服务商进驻,并成功申请省级配套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通过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全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该站实现了送服务上门,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握稳“指挥棒” 打造“新引擎”
和平县坚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试点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54个、家庭农场149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11个、示范家庭农场43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45家。
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和平县积极搭建销售网格,组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直供配送和平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直销。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为54家个体户、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配送服务,配送金额达107万元。
此外,和平县还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产业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以丝苗米产业园为例,该园区通过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水稻7000多亩,还提供了约300个就业岗位,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烧旺“创新火” 打造“金招牌”
和平县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成功打造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和平县高度重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与选育工作,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建设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等措施,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猕猴桃、丝苗米、大豆等特色农产品领域,和平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仲和红阳”猕猴桃品种荣获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彰显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和平县深入挖掘农业品牌文化内涵,通过讲述生动的农业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广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11个,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集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