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猕猴桃”让和平实现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身份”加持 “身价”倍增
■位于和平县青州镇的山角乐种植基地,猕猴桃挂满枝头,农民正忙着采摘。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叶春雨
■通讯员 林志艳 叶丽雅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近年来,和平县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和平猕猴桃”等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工作力度,通过做强地标品牌,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地标力量。今年4月,“和平猕猴桃”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我市第三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也是和平县历史上首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锚定“特”“优” 擦亮品牌
和平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不仅是全国最南端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还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平猕猴桃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各地,是名副其实的和平土特产,深受消费者喜爱,拥有扎实的市场基础、受众基础。
2021年,和平县组织人员实地走访辖区内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对其产值规模信息逐项登记在册,查阅和平县人文历史记载,对符合地理标志产品基本特征的特色产品的资源数量、地域分布、产品类别等信息进行摸底了解,组织专家开展地理标志技术讲座、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培训服务活动,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为契机,将工作思路转至培育并组织相关协会申报“和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夯实根基 带活产业
2021年12月,和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托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撑,以和平县奇异果(猕猴桃)协会名义申请注册“和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次提交由于使用管理规则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申请,经深入调研、科学评估、多次研究、通力协作、全面梳理后,于2022年12月重新提交申报材料。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2024年4月28日,“和平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终于注册成功。
申报期间,和平县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和平猕猴桃”品牌带动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和平县辖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参加“湾商赛”“粤创赛”等赛事活动及广交会、广东地标特产年货节等大型展会,让“和平品牌”不断走向“国人餐桌”“世人餐桌”。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夯实猕猴桃产、供、销产业链,着力打造“一带两心二区”产业布局,辐射带动猕猴桃的种植、育种、文化、农旅、物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和平县主栽品种有美味猕猴桃系列1个、中华猕猴桃系列4个。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国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1家、省级4家),从事猕猴桃产业的合作社69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2家)。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鲜果近4.5万吨,鲜果年产值8亿元以上,加工产值约2亿元。
加强推广 创出市场
“身价”倍增,始于“身份”加持。和平猕猴桃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转变,和平农业产业从“产品”到“品质”的提升,既是和平县农特产品的优势所在,也代表着和平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幕后”走向“台前”的坚定发展路径。
“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商标资源,将会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成为和平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依托。和平强化地理标志的发掘、培育、保护、运用、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和平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部门正协调推进“和平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及密切跟踪“和平腐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研究“和平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发展思路及运用的有效做法。
蓝图既定,蓄势待发。和平县将聚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鼓励生产经营者长期、正确使用地理标志,让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名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际行动谱写和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