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从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巾帼力量、选树典型标杆着手

建设美丽“院”景

2024-08-20 09:48:29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源城区埔前镇一户人家的美丽庭院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 吴丽娜 袁丽丽

近日,我市有50户家庭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户,3户家庭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典型户,2个村被认定为省“美丽庭院”村。这是我市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效。

我市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从加强党建引领、凝聚巾帼力量、选树典型标杆三方面着手,深化“美丽庭院”建设行动,助力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加强党建引领

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我市把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列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考核及全市乡村绿化专项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美丽庭院”建设列入全市联镇包片月度工作清单,由市领导带头深入乡镇(街道)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同时,“美丽庭院”建设被纳入河源市妇女儿童十件民生实事,各级妇联积极响应,成立了由市妇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

“专家团队引导村民整合闲置资源,让‘美丽庭院’实现户户风情、连片成景。”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过组织市“美丽庭院”专家团队成员到各县区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先后到拟重点打造的“美丽庭院”典型村走访,考察当地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和特色产业,对“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全面推进“美丽庭院·绿美河源”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凝聚巾帼力量

建设“美丽庭院”样板

在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一户户精心打造的美丽庭院错落其间,庭院设计风格富有特色、景观元素丰富多彩,形成了村内一道亮丽风景线。

陂角村妇联主席牵头成立了“美丽庭院”建设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村里有爱心、有绿化美化基础的村民积极参与村内庭院美化、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为乡村治理注入强大动力。该村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美化乡村环境,形成了家家讲卫生、户户爱美化的良好氛围,“美丽庭院”小变化推动乡风文明大提升。

为了进一步扩大“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市妇联凝聚巾帼力量,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推进,通过召开“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下基层面对面技术指导庭院建设、号召群众积极参与“认种、认养、认捐”活动等举措,促进党群联动聚能。同时,以“乡村绿化巾帼行动”为抓手,动员村“两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三有”老年妇女、最美家庭等8.9万人参与义务植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等活动1000多场次。将“美丽庭院”建设与推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文化传承、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有机结合,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矩阵,推出一批有成效、有特色、可复制的“美丽庭院”样板。

选树典型标杆

“美丽庭院”助力乡村蝶变

目前,我市累计建设市、县、镇、村各级“美丽庭院”户39073户。按照“分级打造、分类实施、示范引领”原则,将乡镇(街道)政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先行打造“美丽庭院”标兵,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村主干道两旁、村民居住集中区域的庭院,结合山水田园、客家风情和红色文化等元素,把“美丽庭院”建设和打造乡村绿化路线结合起来,提升“美丽庭院”建设整体质量。

在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巾帼手工创业带头人工作室庭院作为典范,为村民树立标杆,其建立的“妇女微家”,常态化向村民宣传乡村绿化知识,指导村民美化庭院,激发周边29户村民参与热情,共筑“美丽庭院”,通过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村内的绿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绿化新图景。

    上一篇:获2000万元立项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