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红绿”融合激活一个村

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

2024-08-16 09:52:04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进一步挖掘独特资源优势,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努力把“和美乡村”底子打得更牢更实。本报记者 杨李维 刘志勇 摄

■本报记者 陈思芬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内的苏维埃政府旧址、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游人络绎不绝。“趁暑假,带着孩子来这里感受一下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希望孩子能深刻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自惠州的游客刘女士说。

近年来,炮子村聚焦红旅发展实际,坚持“生态立村、文化活村、产业强村”,加快谋划苏区镇红色文旅产业配套项目(石阶子片)、“明德楼—古树公园”连片打造项目,稳步推进42个项目建设,不断做大特色产业、做优公共服务、做强文化品牌,一幅“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正逐步呈现。去年11月,炮子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主导产业以点带片

壮大村集体经济

位于炮子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特色主题民宿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砌墙。

推动“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是关键。“我们谋划实施特色主题民宿、观光茶园、光伏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特色主题民宿已完成地基建设,预计12月可完成主体建设,建成后可为开展团建的单位、研学的团队提供食宿、会议等服务,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苏区镇派驻炮子村党建指导员钟映华说,自“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以来,炮子村走“红绿结合”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打造优势产业项目,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炮子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通过入股光伏产业、出租林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炮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85万元。

钟映华表示,接下来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村里的陶源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制作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如红屋陶瓷杯等,将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延长和拓展产业链,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完善便民“生活圈”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红色是炮子村发展最亮的底色,如何用活红色资源,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进一步挖掘炮子村独特资源优势,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努力把‘和美乡村’底子打得更牢更实。”苏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挖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炮子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开展村内道路“三化”改造工程和景观整治提升工程。根据田园布局和景点分布,对村内主要干道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主干道路及支路硬化均已完成任务,巷道硬化累计完成11公里,覆盖率达96%。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村民“生活圈”,锡山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村有3个文化广场和1个文化主题公园,基本满足村民日常文化健身需求。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炮子村内设有3处快递寄送点,有效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此外,炮子村还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新建的炮子村党群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功能完备、分区合理、简朴实用”的标准,打造成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村民议事、医疗养老、文化休闲、宣传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红磁场”,让群众愿来、想来、常来。今年以来,炮子村分别就“三美”家庭创建、“我的家乡我建设”、民生实事办理等主题组织开展4场“禾坪说事”活动,村民围坐畅谈、建言献策。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大力实施红色保护利用提升项目,巩固拓展革命旧遗址群景区创建成果;鼓励群众发展个体经济,发展一批家庭式民宿和农家乐饭庄,融合发展“红色研旅+绿色茶旅”,将炮子村红色旅游景点、周边村绿美茶园串点成线,联合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炮子村高质量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