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法院“十佳干警”张遥:

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2024-08-13 10:12:22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张遥,市中院审判事务管理室副主任,他曾在人民法庭、民一庭、研究室、审管办等多个部门工作,法学理论和文字功底深厚,积累了丰富的法院工作经验。张遥始终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曾获得市中院优秀嘉奖、河源法院“十佳干警”等荣誉。

笔酣墨饱爬格子

张遥兼任《河源审判》副主编、法答网答疑专家,碰到法律理论或适用难题,大家都愿意与张遥交流。“虽然自己不握法槌,但是我很愿意通过与他人对话、讨论等形式,共同探寻问题背后隐藏的答案。”张遥说。

在市中院办理的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为提取案例背后承载的价值取向,张遥与承办法官充分沟通研讨,在无近亲属被害人死亡时赔偿权利主体的认定问题上,提炼出“非近亲属的自然人监护人可否视为近亲属”的争议焦点,从共同生活、已尽到扶养义务、具有“经济同一体”等综合认定受害人与监护人构成了实质上的家庭成员,及时回应社会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张遥与他人合作撰写的《曾某甲诉梁某某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非近亲属的自然人监护人可否视为近亲属》,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度优秀案例分析民事二等奖。张遥还撰写10余篇学术论文及调研报告在《人民司法》《法庭》等期刊上刊载并获奖,3次被省高院评为《法庭》“十佳作者”,被市中院评为2023年度调研工作先进个人。

呕心沥血抓质效

审判质效管理是审管办的重要工作之一。进入审管办,张遥一头扎进了数据“海洋”,把办公室变成“战情室”,时刻关注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数据变化,随时进行分析研判,采取 “三报二查一督办一约谈”督促措施,为审判质效存在的问题问诊把脉并开出“处方”,作为党组指导审判工作决策的重要抓手。

每当重要时间节点,全市法院业务部门的同事都会及时收到张遥关于审判质效详细、有针对性的提醒、建议或对策。张遥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气概,全身心投入审判质效管理,同事笑称他是“呕心沥血”,其尽心尽力可见一斑。

2022年以来,河源法院民事行政一审收案降幅4.72%,未结案件下降40.5%,降存清积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15.02天,上诉案件移送时间同比缩短41.24天。审判质效工作有进步,对于张遥来说是很大的收获,他说:“所有早出晚归的日子、吃的每一顿加班盒饭都是有意义的。”

得心应手办鉴定

“张遥的优势是既熟悉法律知识,又了解鉴定规律,他做司法委托工作得心应手,可以综合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审管办同事说。他在工作中积极推广鉴定系统远程视频功能,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线观看全过程,既节约诉讼成本,又引入外部监督,深受当事人的好评。

今年,张遥承办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鉴定案件,需对某学校总承包工程质量进行大范围凿墙取样,根据流程,鉴定机构5月份携大型机器进入学校现场开工。此时,莘莘学子正全力备战高考。

“这次勘查时间比较长,一方面会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可能会有墙体脱落,造成安全隐患,高考是学生的人生大事,不能因为鉴定对他们有丝毫影响。”考试结束后,张遥立即组织当事人召开听证会重新调整方案,稳步推进鉴定项目。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张遥始终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河源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拦截6000元涉诈资金转移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