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实施“垃圾银行”积分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从“边上看”到“主动干”
■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 肖斌 摄
■本报记者 肖斌 通讯员 何文
“生活中的文明小事可以累积文明积分,兑换实实在在的商品,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近日,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开展“垃圾银行”积分兑换物品现场活动,村民冯木兰这样说。
去年以来,仙坑村以“垃圾银行”积分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用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垃圾兑换积分,以储蓄方式存入“垃圾银行”,再用累积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提升乡风文明、共建美丽家园。
做文明事存积分兑物品
仙坑村按村民小组建立“垃圾银行”用户花名册,一户一本,办理“积分存折”,并设定了12大类、20项行为细则进行积分管理。每户家庭成员只要在社会治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垃圾分类、公益美德等方面有文明行为表现,便可通过“垃圾银行”存折留下记录,从而获得相应积分,家庭所有成员可累计积分。
“人家存钱,我们存文明,积分还能兑换物品,这种形式很好。我的积分目前名列前茅,能成为‘垃圾银行’储蓄大户我非常开心,感到很光荣。”冯木兰是最早在“垃圾银行”开户的村民。在她的带领下,左邻右舍也加入进来,用文明行为换取积分,移风易俗也成了村民愿意遵守、乐意去做的事情。
积分制引导村民向善
在活动中,工作人员将第二季度的积分情况进行通报,并按照积分评定标准及对应的积分等级,现场为村民兑换了茶杯、雨伞、纸巾、果蔬刀、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村民用平时存下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我们还对可回收垃圾的种类、数量进行分类计量积分,通过对可回收废旧物品的集中处理,保证了‘垃圾银行’后续运转。”仙坑村党总支部书记叶永权说,每个季度,“垃圾银行”理事会对村民进行考核,有效调动了村民回收垃圾的积极性,以积分制为“杠杆”,把基层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群众从“边上看”变为“主动干”。
村民叶玉霞通过参加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季度获得了80积分,现场兑换了雨伞、纸巾等生活用品。“兑换的物品很丰富,我们利用空闲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还能兑换物品,以后我会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积分。”叶玉霞说,村里的人居环境变好了,村民素质提高了,好人好事变多了,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切实感受到了“垃圾银行”积分制带来的乡风变化。
叶永权表示,实施“垃圾银行”积分制以来,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更讲文明了。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垃圾银行”积分制,明确积分奖惩标尺,不断激励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