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7-05 09:43:11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朱惠思

通讯员 肖文丽

近日,记者在源城区源南镇白田村看到,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产业资源……这些已成为了白田村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自源南镇开展“百千万工程”及典型村培育工作以来,白田村积极响应,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生态环境为支撑,以基层治理为保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获得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

促进乡村振兴

“白田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优化干部结构,现已有11名村干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白田村党总支部书记利吉棠介绍。

据悉,白田村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开发特色种植、旅游和电子商务等培训课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内生动力。在健全人才引育机制中,推动村人才库、政策库、产业库“三库”建设,畅通人才返乡渠道,吸引有特长、经验、资本的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厚植产业根基

壮大村集体经济

白田村着力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依托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该村依托优质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种植2800亩茶叶,打造省名牌“崇志”茶叶,并探索种植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形成集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联合渔民打造高端水产品供应基地,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带动渔民增产增收;全力推进产品展厅和商务大楼项目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66万元。

利吉棠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种好一棵树”“做强一杯茶”“做精一串果”“养好一条鱼”等领域精准发力,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72万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白田村,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村里的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保持村庄的整洁和美观,白田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建设与绿美生态相互促进,持续抓好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今年以来,该村增加绿地面积66亩,种植树苗2700棵,新建了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率提升至47%。乡贤和村民捐出闲置地建设党群服务驿站、足球场等公共设施,增强了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构建基层治理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白田村全面推行综合网格治理,推行“一个网格、三个会议、四项制度”的“一三四”基层治理新方法,以点带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清单制”推动四项制度落实,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积分制”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爱心超市”的激励作用,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通过积分评比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卫生意识,除了搞好家门前的卫生外,还会主动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村民陈友英说。

此外,白田村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建立多个党群服务驿站,把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这些“微阵地”秉持“就近、共享、长效、便利”原则,为村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服务,去年共为村民办理民生实事120多件,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东源县今年以来新造油茶林2.8万亩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