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我市“6·30”活动累计募集资金7.25亿元
汇聚向善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陈星
组织开展“6·30”活动是我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以来,我市通过“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累计募集资金7.25亿元,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建设“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实施、扶贫济困、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6·30”活动,与财政、金融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河源“三农”工作欣欣向荣。
爱心涌动 建设和美乡村
夜幕降临,和平县下车镇雪峰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新安装的体育器材满足了村民日常锻炼的需求。雪峰村新店里文化广场是驻下车镇工作队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促成爱心企业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通过“6·30”活动捐赠资金20万元修建的休闲广场,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健身、休闲生活。
近年来,我市广大企业家积极响应号召,慷慨解囊、竭诚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通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资本、技术、人才流向乡村,积极参与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圩镇改造提升、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等活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据悉,2023年,全市接收捐赠1.39亿元,同比增长131.47%,创历史新高。其中,现金捐赠6036.34万元,拨付3561.32万元,使用率59%;已到位项目捐赠21个、投资7124.58万元;物资捐赠17批、791.76万元,已全部定向送至受益人手中。
汇聚资源 提升民生温度
近年来,我市“6·30”活动与时俱进,把活动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各方资源,转变帮扶方式,拓展帮扶范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单纯的捐款,向将自身所长与乡村所需精准对接转变,通过捐赠项目、物资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不断丰富“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方式。比如,深河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大型免费癌症筛查项目,帮助3000多个家庭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深圳市紫金山文化促进会出资1800多万元捐建紫金爱心房,解决300多户农户住房困难问题等。
我市通过“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激发了广大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热情,熟乡情、有实力、乐奉献等优势特点得以发挥。据悉,和平县利用外地和平商会和乡贤资源,开展以商招商、靶向招商,2023年新签约的22个项目中有7个属乡贤投资;连平县探索“乡贤+治理”,建立178人的乡贤人才智库,探索“名誉村长”模式,破解人才引进、基层治理难题;东源县探索“乡贤+”模式,激活乡贤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接下来,我市将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扎实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确保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并将进一步规范活动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让社会力量的爱心尽快转化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