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连平县法院忠信法庭努力开辟多元解纷新途径

小法庭大“治”慧 别有一番“枫”味

2024-06-14 09:54:3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周晨洁

连平县法院忠信法庭位于“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司法服务乡村治理的“第一线”,忠信法庭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吴氏家训”精神内涵,持续推进“庭所共建”,努力开辟多元解纷新途径,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别样“枫”味,先后荣获省巾帼文明岗、全省法院“四强五好”党支部称号。

办好民生小案 暖民心护民安

忠信法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寻求案件最佳处理方案,把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实事办好抓实,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谢谢法官,多亏你的帮助,子女们现在对我更加关心了。”在回访中,一位耄耋老人握着忠信法庭党支部书记谢瑞丹的手说。原来,该老人的子女以山林款分配不均为由,不肯尽赡养义务,96岁的吴阿婆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在孙子的帮助下,吴阿婆向法庭提出赡养起诉。谢瑞丹想办法联系老人的子女到老人住所调解,“世间情深,莫过于父母之恩,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谢瑞丹苦口婆心,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劝导、感化老人的子女,最终一家人重归于好,吴阿婆的赡养问题通过诉前调解迎刃而解。

忠信法庭还以打造“无讼村居”为契机,主动融入党委诉源治理大格局,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忠信法庭在忠信镇司前村、大湖镇湖西村设立无讼乡村示范点;在辖区6镇司法所设立诉讼服务站和法官联络站;签订联动联调共建协议,邀请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进驻纠纷化解平台,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即时司法确认,努力办好民生“小案”,切实保障民生。

发扬家训文化 涵养文明乡风

“我们不会辜负吴女士对村里的支持和帮助。”“我也会遵循母亲生前‘救急难’的意愿,只要回本金。”今年初,两名当事人在司前村古榕树下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原来,黄先生在整理母亲吴女士遗物时,发现了一张1999年出借给“忠信镇司前村管理区”的借条。但因借条年限已久且出借人已去世,黄先生与司前村委会多次协商无果,打算向忠信法庭提起诉讼。李莎法官了解情况后,认为此纠纷发生在法治氛围浓厚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诉前化解的可能性极大,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司前村进行调解,一起重温“吴氏家训”。

李莎从“吴氏家训”谈到吴女士的善举,把双方从对立的关系转化为同一情怀的传承人,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李莎对双方说:“吴女士帮助村里解决困难的行为,充分体现家训中守望相助的精神。”黄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母亲生前勤劳节俭,却在村里有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彰显了家训中‘救急难’的慷慨之义。”经过几个小时“拉家常”调解,双方最终打开心结,达成和解。

这是忠信法庭多元解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忠信法庭将良法善治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忠信花灯文化、“吴氏家训”中的“和”元素,将“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理念及宗亲情结融入调解工作,运用“和”文化解开当事人心结,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来,忠信法庭运用家训调解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件。

汇聚法治之力 护航企业发展

2023年5月,连平县工业园某公司员工凌某在加班过程中晕倒,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事发后,凌某所在公司为其申请工伤保险赔偿,家属多次向公司提出额外赔偿。该公司无奈,只好到县工业园法官工作站寻求帮助。

针对该案的具体情况,谢瑞丹决定联合连平县工业园管委会开展联调。谢瑞丹一方面耐心安抚凌某亲属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一方面联合连平县工业园管委会共同做公司的工作,希望他们充分考虑凌某家中有三个小孩、两个老人需要抚养的困境,基于人道主义进行适当赔偿。逐步细化、变更调解方案后,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约定由用人单位赔偿13万元。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忠信法庭靠前驻点,在县工业园设立法官工作站,“零距离”为园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靠前指导、诉前联调、诉前调解等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两年来,忠信法庭共处理涉企纠纷案件316件,涉案标的额超3亿元。

党徽耀法徽,初心暖民心。忠信法庭党支部将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纠纷实质化解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上一篇:贴心服务外国游客 推动入园便利化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