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鹤市镇河布村:
党建“穿针”绿化“引线” 绣出“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谢颂
花草锦簇,修竹掩映,古色古香的护墙,错落有致的素雅民居,宽敞整洁的道路,空气中飘荡着花香,走进龙川县鹤市镇河布村,每一处都是怡人的景色。近年来,河布村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自身的苗木资源和绿化养护经验,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创新“以木养木”循环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
久久为功打造绿化样板
“我们村近两年变化很大,道路越来越宽了,绿化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每到傍晚很热闹,日子越过越有劲。”村民钟浩俊说。
村民感慨的变化,正是河布村党支部开展乡村绿化工作成果的缩影。2012年以来,河布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展以绿化苗木为主的“绿色”产业,每年投入近万元,发动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村民在“四旁”“五边”种植1000株以上绿化景观树苗,累计种植桂花、紫薇、阴香、黄金香柳等各类苗木超3万株(其中可销售景观树约5000株),全村绿化产业总值超过500万元,实现以小投入获得大价值。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绿化上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让河布村先后荣获“广东省森林乡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并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见缝插绿
党群联动擦亮绿化底色
河布村积极推行“党建+网格+乡村绿化”模式,将乡村绿化管护工作纳入网格管理,精准划分植绿护绿“责任田”,推动农村党员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的苗木进行管护,将绿化管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士兵”的长效管护机制。
与此同时,河布村推行庭院绿化“党员包户”制度。完成了辖区范围内680户家庭的“人居环境整治五包责任牌”上墙工作,要求农户要负责好自家庭院的绿化美化,基层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领大家积极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见缝插绿,不断提升全村绿化覆盖率。
良好的管护,可以最大程度巩固提升绿化美化的成效。河布村不断建立健全绿化养护“传帮带”机制,坚持从绿化产业优秀人才中培育发展党员,现已培育2名绿化养护领域的党员技术能手。该村还依托强村公司,通过“党支部引领、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吸引3名年轻人返乡参与管理运营。如今,村内的绿化管护队伍从之前的6人扩增到了12人,并引进3名年轻管理人员,对全村种植的各类苗木进行常态化养护,为全村参与绿化种植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
乡村绿化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河布村依托春节、国庆、清明返乡热潮,利用大喇叭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以“数字”赋能“绿美”,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座谈会、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凝聚群众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共识,引导群众在“四旁”“五边”空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颜值。
借绿发力
产业驱动壮大绿化经济
河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生态融合发展,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探索“绿富双赢”模式。
2024年,河布村成立了村级强村公司,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分布式苗圃培育基地约50亩,累计培育桂花、沉香、阴香、红花榉木等各类苗木超3万棵,可销售到本镇及周边镇村用于绿化种植,打造了“以木养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为了进一步探索“绿富双赢”模式,河布村还积极探索“村集体占股分红+激励措施股权分红+市场交易股权分红”的富民兴村路径,从强村公司原始注册的100万股中划出24.5万股,对参与种植、认领管护任务、支付卫生管理费用、积分制排名前30的农户及军人家庭、受表彰家庭等进行奖励,激发乡亲们共建家乡的热情。
青山藏金,绿水淌银。河布村党支部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打造“党建+生态”示范样板,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因“绿”而美、因“绿”而富。
(作者单位:中共龙川县鹤市镇委员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