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工程师刘武军:生产线上的“主治医生”

2024-05-08 09:37:2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李雪男

身着整洁的防静电工作服,手拿检测仪器,排查电路板内细小的零件和电路……在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下称西可通信)生产车间,刘武军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做“体检”。

刘武军是土生土长的河源人,西可通信的一名工程师。参加工作10年来,他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充电、不停钻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逐渐成长为生产车间里的“主治医生”。对产品的“疑难杂症”,“行医”经验丰富的他出手就能“手到病除”。近日,他被我市推荐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创新严谨做“匠人”

“作为一线技术工人,培养一岗多能的本领很有必要。”刘武军说。2013年,刘武军来到西可通信进行顶岗实习。在公司前辈的眼中,勤学好问是对刘武军的第一印象。他时常“逮住”前辈请教问题,不仅了解本职工作,对生产线全流程作业也用心钻研。很快,他便通过了公司考核,由实习生转正成为一名通信终端产品维修员,正式踏上了磨炼技术、增长才能之路。

10年来,他从最初在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转到生产项目工程岗位,接触了通信终端产品的项目导入试产、量产交付、售后服务等环节。凭着一股钻研劲,他掌握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电子产品的异常分析及维修技能,并熟知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在生产线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016年,刘武军被指派去往公司位于印度钦奈市的售后维修分部,负责对当地新建立的售后维修团队进行技术培训。凭借刻苦钻研的学习劲头和创新工作方式,他圆满完成了技术培训目标,使得印度分部的售后业务顺利开展。

精益求精铸“匠品”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转到生产项目工程师岗位后,刘武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面对的挑战也更多。“一款新手机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十几个月的检测周期,有上千个问题需要解决处理。”刘武军说,他和团队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就好像玩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如今,刘武军已经带领团队完成多款新产品从设计阶段过渡到量产阶段的“打怪升级”。

不仅如此,刘武军还是公司的“成本魔法师”。多年的整机维修和主板维修经验,让他练就了精湛的维修技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的维修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减少了因产品故障造成的损失,使报废产品变成了可使用的良品。

谈及工作经历和未来规划,刘武军表示,电子信息行业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作为技术工人更要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磨砺技术,时刻践行工匠精神,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