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民接陌生来电被骗10万余元
市反诈中心:陌生人FaceTime来电,不要接听
○本报讯 记者 林梓楷 通讯员 谢梦忆 陈丽厉 近日,市反诈中心提醒,市民若接到陌生FaceTime来电,务必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我市已有人“中招”。
日前,市民张女士接到陌生FaceTime来电,对方称他是微信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张女士微信已开通百万元保障理赔服务,若不关闭此项服务,从次日开始每月扣费800元,并以关闭服务必须核实账户为由要求张女士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毫无防备的张女士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一开始对方故意提供错误卡号导致资金原路返还,以此进一步获取张女士的信任。在对方提供正确卡号之后,张女士转账10万余元,并立刻申诉退回,但对方毫无反应。此时,张女士才意识到被骗,随即选择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市反诈中心分析,诈骗分子通过FaceTime联系受害者,冒充京东金融、支付宝、微粒贷等金融平台客服,或是冒充银保监会工作人员,以国家政策调整为理由,以个人征信为威胁,要求受害者进行注销账户、消除贷款等操作。之后,引导受害者下载腾讯会议、zoom等各类具有实时屏幕共享功能的APP,打开不明网址联系在线客服,诱骗受害者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资金审核后会将钱款返还,待转账完毕,就将受害者拉黑、失联。
为何受害者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市反诈中心介绍,诈骗分子利用国内用户不常用FaceTime、对该功能不熟悉的弱点,针对性进行诈骗,且该类型诈骗有向安卓类平台扩散的趋势;运用“影响征信”的话术威胁恐吓受害者,造成心理上的压迫,使受害者不能理智思考,步步紧逼;运用虚假“银保监会”证件和受害者个人信息取信于受害者,降低其防备心理;运用“验证码”、借贷等方式迷惑受害者,利用受害者对金融软件的不熟悉,让受害者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进行转账操作,从而实行最后的转账。
市反诈中心提醒,市民切莫轻信自称客服要注销贷款账号的电话,一旦提到“调整利率”“屏幕共享”“转账汇款”等字眼,务必提高警惕,谨慎操作;陌生人的FaceTime不要接听,如不需要可关闭该功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