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骆湖镇“90后”廖悦养牛,创造千万元年产值
艺培校长返乡当起“牛司令”
■本报记者 曾敏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黄美萍
“哞……哞……”顺着牛叫声,记者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来到东源县骆湖镇小水村白云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下称白云岭合作社),只见两栋标准养殖厂房、一栋繁殖厂房有序错落在山间,小牛犊们在厂房外的草地肆意撒欢。
白云岭合作社的主人是“90后”廖悦,他是骆湖镇颇有名气的“牛司令”。2022年8月,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他辞去年薪30万元的艺培校长职位,回乡养牛,摸索出了一条养牛致富路,成为乡镇建设的青年代表。
从画笔到牛群
艺培校长的“养牛梦”
在白云岭合作社的养牛场,一股牧草发酵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廖悦正在和工人一起把牛饲料倒入料槽,观察牛的进食情况,随后又开始清扫牛栏。
廖悦的养牛场养殖了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水牛,一年可出栏500—600头牛,目前在栏200多头,年产值达1000万元。“养牛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就连牛饲料都要经过多次学习才会调配,育肥牛吃的是玉米粉、豆粕、麦皮、预混料等多种物质组合的饲料。”廖悦说,忙起来什么都得亲力亲为,身上整天一股牛屎味。
看着廖悦喂牛、扫牛栏、配饲料,俨然一副农民模样,很难想象一年多前的他还是个“文艺青年”,手拿画笔教学生绘画。2016年,廖悦毕业于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艺术培训工作,离职前已做到校长职位,年薪30万元。“我喜欢做生意,大学暑假兼职就卖了6万斤柚子。”廖悦说,2015年,他把兼职攒的4万元给父亲买带胎母牛,经过2年的养殖,规模达到了100多头。
如何才能把牛养好,成规模产生效益呢?经过一番思考,廖悦决定搭棚办厂。2018年,他办齐了养牛场的所有证件,开启了规模养殖之路。“我几乎把积蓄都投进了养牛事业。”廖悦表示,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农村的发展空间非常宽广。2022年,他正式辞去艺培校长一职,专心养牛。
从牛场到门店
“牛司令”创新营销模式
“养牛一是投入大,二是技术含量高。”廖悦说,从2019年开始,他便利用假期到绿姆山农业、广垦集团、云南羊街牛市等大型牛场学习,了解牛市行情,学习饲养、发酵床制作、防疫等知识。
经过多年的学习,廖悦从“门外汉”变成如今样样养牛活儿都会的“牛事通”土专家,他养育的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牛种越来越壮硕,小牛犊也越来越多,收益愈发可观。“牛的数量越来越多,销路也要拓宽,不然成本就会提高。”想到这一点,廖悦不断探索,试图创新营销模式。
如果选择自产自销,受进货商的限制不就更小了吗?廖悦说干就干,经过考察,在市区东江首府小区开了第一家牛肉档。至今,廖悦已合作开设了9家牛肉档、4家早餐店。
13家门店的装修、物料均由廖悦负责,门店统一装修后,免费提供给合作店长使用,并每天赠送牛骨,店长仅需缴纳水电、房租等费用。“店长售卖的牛肉必须从我的牛场进货。”廖悦说,当天的库存牛肉,他会进行回收,将其制作成牛肉酱、牛肉干、牛肉丸等产品。
除此之外,廖悦还与船塘牛肉店、万绿丰食府以及客语(广州店)等签订协议,拓宽销售渠道。
提及未来,廖悦还准备流转300亩土地作为设施用地,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养牛增收致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