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深圳退休干部刘建平再返帮扶村

退休不停歇 余热亦生辉

2023-12-22 16:58:56 来源:河源日报

64484d99e119773438486421483ebf60_hyrbs1222003_001_01_s.jpg

■刘建平(中)和村干部讨论今年菌菇的产量情况。

■文:本报记者 王亚娇 殷鑫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一周有四五天都在村里,最忙的8月到11月几乎每天都在。”深圳退休干部刘建平说。

近日,在连平县油溪镇金龙村食用菌培育基地,刘建平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忙碌着,装菌包、摘蘑菇、装车等工作他都参与其中。

退休不停歇,余热亦生辉。金龙村原来是省定贫困村,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对口帮扶,刘建平是帮扶工作队中的一员。去年9月,刘建平从单位退休,受金龙村村“两委”邀请,再次返回到金龙村,帮助村里的食用菌培育基地开展生产和销售工作。

“要留住村里的好产业”

“听说刘队退休,村里就想邀请他回来帮忙,希望将村里的好产业持续发展下去,打造自己的品牌。”金龙村党支部书记赖洪浪说。

在金龙村,村民们都叫刘建平“老刘”或者“刘队”,不仅更显亲切,大家也都当他是自己人。

刘建平的老家在韶关,退休后,他经常回家看望母亲,每次路过连平,他都会到金龙村看看。

“还是很关心村里的发展,对这里也很有感情。”刘建平说,刚开始来到金龙村,一切从零开始,每天都在思考可以做点什么。这里的山好水好,当时帮扶工作队队员走遍了金龙村的各个角落,调研了多个农业产业项目,才选定了食用菌项目和建设位置。为此,工作队还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基地指导,并且一直合作至今。

金龙村食用菌培育基地占地15亩,拥有4个大棚、约5000平方米,还建设有冷库、无菌接种房等基础设施。基地集生产、种植、加工、包装、配送和销售于一体,将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链条。

其实,这已不是刘建平第一次选择回到金龙村。刘建平是2017年1月来到金龙村的,按照当时的政策,三年后即可轮换回去。但他在帮扶工作结束前,主动向单位申请留下,选择继续留在金龙村开展帮扶。

“村里打造一个好产业不容易,要想办法留下来。”刘建平说。

“老刘是个热心人”

“去年9月份退休后,他还是经常来到食用菌培育基地。他是一个很重感情、有情怀的人。”赖洪浪说。

近日,走进金龙村食用菌培育基地,记者看到数名本地务工村民在机器协助下制作培植食用菌的菌包,种植大棚内平菇、茶树菇、金针菇等新鲜食用菌长势喜人。

食用菌培育基地负责人黄戈表示,基地现有15万包菌菇,4万包香菇,还有20个冷库用来存放保鲜下半年采摘的食用菌。去年的产量是8万多斤,今年估计超过15万斤。

“量少的时候就送到忠信镇蔬菜批发市场,多了就会送到市区、惠州等地,老刘也会帮基地牵线搭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黄戈说,老刘是个热心人,以前跟他一起走访村民时,遇到村民有困难,他还会自掏腰包帮忙解决,村民们都很感谢他。

谈及基地未来发展,刘建平表示,基地会根据市场需求,再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创新食用菌生产模式。后续将由基地生产为主导,配合家庭合作式生产,由基地提供菌包,把技术交给村民,村民进行自主培育,再由基地上门进行统一采收,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村民增收,基地还能把重心放到产品加工上,实现双赢,促进金龙村食用菌产业发展。

“食用菌的深加工产品已经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基地正在建生产车间,我们希望开拓金龙村的深加工产品市场,形成品牌效益。”黄戈说,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村民都参与进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上一篇:共同构筑平安和谐社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