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紫城镇150亩富硒水稻颗粒归仓
“订单式”种植打造富硒丝苗米品牌
○本报讯 记者 王亚娇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记者近日从紫金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获悉,紫金县紫城镇的150亩富硒稻已完成收割,并通过包装后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记者了解到,紫城镇富硒米项目试点种植位置在紫城镇新庄村、龙鸣村,原本是撂荒的土地。今年初,在紫城镇政府的全力推动下,紫城镇富硒米项目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实施主体,以紫金县九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方,开展土壤改良及有机富硒大米种植,让撂荒地焕发出新生机。其间,紫城镇还邀请广东恒懋生物农业科技公司为土壤改良技术指导机构、河源市勤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生产托管方,以富镇强村为导向,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以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问题为切入口,积极探索创新耕地保护和管理模式。
“公司通过‘订单式’种植,先按照亩产500公斤的产量支付30%的费用,然后再按照1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回收。”紫金县九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贺瑞芬说,今年收购的富硒米大部分已进行包装,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该公司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好产业带动好就业,助推好发展。今年上半年,通过富硒米种植,新庄村和龙鸣村的集体经济共增收10万元,并带动当地20余名农民实现务工增收。
“希望借助乡贤的力量带动家乡的发展。”紫金县紫城镇相关负责人说,紫城镇富硒米项目的试点种植,推动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有序推进闲置土地资源向村集体流转。同时,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及富硒大米种植,镇上还组建了劳务服务队,让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集中起来,充分盘活了村级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拓宽了村级增收渠道,提升了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接下来,紫城镇将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富硒米项目种植,全力打造本土富硒丝苗米品牌,让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