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义容镇构建“一心一轴三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力促“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迈进
■紫金县义容镇街景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见习记者 殷鑫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进入紫金县义容镇大新村,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图景。“这片毛豆将在10月底收割,收完后会马上平整土地再种上。”大新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元说。
今年以来,义容镇立足建设农业强镇目标,紧扣“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以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机制为牵引,围绕“一心一轴三区”(美丽圩镇核心,省道沿线绿美生态轴、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区)高质量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丝苗米、南药、毛豆、观赏鱼等特色农业、渔业规模化发展,努力打好“百千万工程”开局起步基础,为义容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注入新动能,力促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迈进。
产业发展绘就富民底色
“目前村里以‘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发展毛豆种植产业,在塅心、上横、旗扬、旗塘、大望、普光等村种植毛豆,每年分两季种植,种植总面积达600亩,一年两季产毛豆约90万公斤。”张新元说,每到收割季,该基地会雇佣附近村民过来采摘,最多的时候需用工200多人,切实增加了村民收入。
今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义容镇稻谷烘干中心,也是紫金县首个稻谷烘干中心和仓储中心。该中心为当地及附近镇村的水稻深加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合作社和村民节约了很多运营成本。“中心每天可以烘干25吨到30吨粮食,除了本镇的种植户,也有其他镇的企业和种植户来这里加工。”该中心负责人黄剑锋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义容镇中兴村通过村企合作推广热带鱼养殖,平均月销20万尾,“游”出了一条致富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义容亿豪电商直播平台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累计带货销售超百万元。夏棠村、华星村等村种植番薯1500亩,集聚性发展番薯产业……今年以来,义容镇着重打造以丝苗米、毛豆、畜禽、南药等为重点的农业产业,不断扩大油茶、蔬果、柠檬、番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种类、品质、品牌上下足功夫,力求做优、做大、做强农业,逐渐增强富民底色。
“内外兼修”实现蝶变
“旧校门正对着马路,给师生出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新设立的校门躲开了闹市区,家长们接送孩子也更方便,还解决了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义容镇中心小学校长邓少波说。
义容镇中心小学校门的建设是义容镇圩镇提升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市联镇包片领导“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求的重要措施。去年,该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交通拥堵、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等美好生活期盼,以夯实圩镇基础设施、改善圩镇交通环境、提升圩镇整体风貌为谋划重点,扭转过去圩镇“堵、乱、差”的形象,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内外兼修,让圩镇有“颜值”,更有内涵。如今,小学新校门建设、新卫生院建设、休闲公园建设、沿河碧道建设等项目的有序推进,让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义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联镇包片领导的指导下,义容镇正大力推动国家卫生镇和广东省美丽圩镇示范样板镇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六大行动”,加快“七个一”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制定网格化管理包片责任人安排表,把干净、整洁、有序的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全面开展市场沿线卫生黑点整治提升工作,以美丽圩镇建设“小切口”带动义容镇全域品质改善的“大变化”,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农业大镇擘画发展蓝图
战略擘画开新局,一张蓝图绘到底。翻开义容镇高质量发展施工蓝图,义容镇构建的“一心一轴三区”布局清晰可见,全镇各区域发展特色和规划一目了然。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强做大镇域经济。其中,投资3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落户义容镇下告村;投资2.7亿元的农光互补项目拟落户宝山村;投资1.2亿元的航天农业示范园项目拟落户大同村,抽水蓄能电站、温泉开发、志汇农业、南药种植等项目有序推进中,义容镇还推荐深圳市桃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包点项目落户紫城工业园,农业强镇建设成绩斐然。
接下来,义容镇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面落实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按照“一镇一策”的发展目标,认真描绘“一心一轴三区”高质量发展蓝图,争取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新气象,五年大跨越”的工作目标,切实把“百千万工程”施工图转化为义容镇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下一篇:没有了